東南網3月24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三月三的烏米飯香,六月六的武術場忙,咱們要把老祖宗的寶貝變成金鳳凰。”近日,在福安市康厝畬族鄉金斗洋村的武術主題公園,全國人大代表,金斗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團玉正帶著孩子們排練畬族拳,為“三月三”畬族傳統文化節展演作準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咱們這畬族拳大有文章可為!”她的話音未落,孩子們的拳腳同時施展開來,動作協調,干凈利落,精氣神十足。
以金斗洋畬族拳為代表的畬族武術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后,鐘團玉帶領村民深挖畬族武術文化底蘊,加快畬族村寨升級改造,引進運營團隊打造“畬武研學”“畬家寨”等特色旅游品牌,致力于創建武術金牌旅游村。
作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團玉在武術訓練館里支起手機支架,帶著徒弟們直播“畬族拳操”,直播間里的打賞化作孩子們的練功服。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超過2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雷梅嬌感慨道:“隨著好政策不斷落地,鄉親們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當天中午,鐘團玉的身影又出現在尚武廊。她要和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的設計師討論武術主題民宿改造方案。“我們要把訓練館變成學堂,把畬武研學戶外營地變成打卡地。”鐘團玉牽頭編撰的《畬族傳統武術套路教材》,巧妙地將舞蹈、音樂等元素融入武術對練,對武術動作進行優化創新。
在鐘團玉促成下,原金斗洋小學修繕改造成“畬武研學民宿樓”,窗外就能看到孩子們練拳的身影。“我們還計劃開發畬藥康養項目,讓游客既能學拳,又能體驗畬族醫藥文化。”說起振興新招,鐘團玉眼里都是光,她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畬族文化數字化保護等建議。
走在池坵自然村的水泥路上,鐘團玉甚是歡喜。這條路曾讓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多方溝通,籌集資金,終于在2022年修成。
暮色中的金斗洋村,武術文化公園的燈籠次第亮起。“下一步,我們計劃建設武術館、物流中心和農產品展示中心。”鐘團玉說,“我們要讓老祖宗的拳法不僅留在典籍里,更要活在年輕人的生活中。”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安潭頭棠溪第六屆福安李花文化旅游周宣傳活動3月8日舉辦2025-03-06
- 福安:“地質+”打開茶鄉發展新空間2025-03-03
- 鄭月娥:“共同富裕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25-02-28
- 深讀 | “三優”突圍,“興果富農”有底氣2025-02-05
- 福安春節盛景:“燒炮樓“祈福 照亮新年愿景2025-02-04
- 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汩汩熱流潤坦洋2025-01-26
- 福建·福安第八屆廉嶺古道越野賽舉行2025-01-14
- 福安:培育更多“畬鄉百靈鳥”2025-01-09
- 福安:益企茶話 同心紓困2024-12-10
- 福安求解“一技難求”之困2024-12-04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霞浦民宿,何以自成風景?2025-03-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