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援鄂醫療隊歸來 肖國和 攝
東南網漳州10月27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十月,天氣漸涼,一大早,李依冰就穿上了10多斤重的騎行服裝和單警裝備,駕駛著650cc大功率重型摩托車,和自己的搭檔一起,以颯爽的身姿穿梭在漳州市區的每一條街道,快速響應處置交通亂象。
李依冰是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警務機動大隊女子中隊(下稱女子中隊)的負責人。今年八月,這支成立于2017年的隊伍,因表現突出,被福建省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授予了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
這支由11名女子組成的隊伍,已累計完成巡邏里程十余萬公里,勸導違反文明交通行為數千起,圓滿完成二十余項等級警衛,八十余次重大活動安保工作,息訪息訴七千余起,勤務工作實現零違紀、零事故、零投訴,在保障與警衛中做到零失誤。
2017年,漳州市公安局交警特勤機動隊暨勤務運行正式啟動,并開始組建第一批女子中隊,剛到薌城交警大隊工作半年的李依冰被挑選出來加入這支隊伍。
對從沒接觸過摩托車的她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經過了1個月的軍訓后,她們開始了為期2個月的摩托車駕駛技能培訓。起初從小排量的摩托車練起,在學會了駕駛技巧后,開始換上650cc大功率摩托車。
護送援鄂醫療隊歸來 肖國和 攝
這種車重達265公斤,對于像李依冰這樣的女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掌握車輛在慢速行駛中的平衡?這很有困難,連續一周多的練習后,李依冰最終才掌握。如何扶起倒地的摩托車?對于她們來說,又是一大難題。李依冰說,扶起倒地的摩托車需要技巧,“我們女生一般用背推式扶車,在背部和摩托車間找一個支點,然后集中力量才能將車輛頂起。”
在長達四個月的訓練中,李依冰她們熟練掌握了各種騎車技巧,還進行了崗前現場執法培訓,在付出了無數艱辛與汗水后,女子“鐵騎”中隊終于正式亮相。
“第一次任務就是參加廈門金磚會晤的安保。”李依冰說,他們在漳州臺商投資區呆了整整一個月,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巡邏,中隊里的一名隊員家就在那,一個月里沒能夠回家一次,另一個隊員的孩子剛剛滿周歲,等結束任務回去后,孩子已不認得她了。
2017年花博會期間,李依冰第一次單獨帶領這支隊伍執行任務,“第一次自己帶隊,很緊張。”當時她們中隊在花博園正門執勤,常會遇到參觀市民問路,由于事先沒做好準備,她常常被問倒。為此,李依冰私下把花博園的路線全部背熟,再遇到有人問路時便胸有成竹了,之后她又把這做法告訴了每名隊員。
柔性執法是這支隊伍的不同之處。在日常執勤中,面對少數市民的不理解和抱怨,“鐵騎”姑娘們始終堅持柔性執法,耐心解答市民的疑惑,為他們普及法律法規,最終贏得市民的認可。
高考安保 李姍姍 攝
李依冰曾在勝利路處罰了一起車輛違停,由于是在禁止線上停車,車主被扣3分罰款150元。事后,車主覺得有爭議,在漳州便民服務平臺上提出異議。接到反饋后,李依冰立即對車主進行解析,后來車主承認違停但覺得處罰過重,李依冰再一次電話跟車主進行溝通和普法,整個過程她都心平氣和,最終車主也覺得這個處罰確實合理,“作為一名女騎警,我們要發揮出女性的優勢,柔性執法,避免矛盾和沖突,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滿意度。”
9月2日早上8點多,下著雨,隊員林莉穎正騎著車回單位,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獨自淋著雨走在高架橋上,高架橋上車來車往,很是危險。林莉穎見狀不放心,就將小朋友帶回中隊,在中隊她了解到小朋友要獨自去幼兒園上學,卻走錯路上了橋,隨后她將小朋友送回幼兒園,跟老師核實后又聯系到家長說明情況,這才放心離去。
從清晨到夜里,在漳州街頭總能看到這些警花“鐵騎”身著綠黑相間的執勤服、頭戴騎行頭盔的標志身影。今年,在漳州援鄂醫療隊陸續返回家鄉時,女子中隊作為警務機動大隊的先頭兵,全員參與了護航安保,以“最高禮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護航援鄂醫療隊回家,展現了“漳州鐵騎”的良好面貌。在日常工作中,女子中隊依靠警務機動大隊黨支部、團支部,扎實開展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并定期組織隊員到社區、學校開展活動,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成立至今,漳州警務機動大隊女子中隊已成為漳州交警一支具有特色的隊伍,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每天穿行在漳州的路上有力地保障著交通安全。漳州市公安局集體三等功、入選“漳州市敬業奉獻之星一漳州好故事”、2018年漳州市青年文明號以及今年的省級“青年文明號”,這些都是對她們工作的肯定。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創設有思想、有溫度、有色彩的“身邊黨2020-10-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