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客抵達分流轉送中心,正有序等候分流信息登記(李姍姍 圖)
東南網漳州4月15日訊(本網記者 李姍姍 通訊員 邱東兵 文/圖)一輛客運大巴車緩緩駛入廈門機場入境人員分流服務中心,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嚴陣以待……
在漳州市交通運輸局新冠肺炎防控檢疫組領導下,漳州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成立了一支30人的黨員先鋒隊,負責境外人員廈門機場分流轉送。據現場負責人陳聯僑介紹,這支黨員先鋒隊分作8批,6天一班,輪流到崗協勤,接待經過通關檢查的入境人員,登記、分流、引導入境人員前往集中醫學觀察點。
“不敢告訴家人”
“車來了!快!”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吳屹民,隔著酒店玻璃門朝大堂內的內勤隊員喊道。
吳屹民是第一批到崗的隊員,據他介紹,當時分流點位于機場附近某酒店,一班兩人,一名內勤隊員,在酒店大堂內負責信息登記、屬地分流;一名外勤隊員,在酒店大堂外負責聯絡溝通、心理疏導。由于防護服數量有限,兩名隊員隔著玻璃門喊話,以此交換信息。
初到分流點,面臨著重重挑戰,但吳屹民和隊友始終保持冷靜,一邊堅持抓實抓細分流工作,一邊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他們自己查詢航班信息,提前做好迎接準備;主動與屬地聯系;嚴格落實交接班工作等等。吳屹民說:“多一道確認環節、多一道交接環節,既提高工作效率,也保障旅客和隊員雙方的健康安全。”
由于旅客抵達分流點的時間無法確定,隊員們24小時待命,生怕耽誤轉接工作。“人等車是常事。”
吳屹民坦言,前期面臨的挑戰多,強度大,風險高,不敢告訴家人自己干嘛去了,“回家后也不敢抱孩子,先自我隔離了起來。”
“我們陪著你”
長途跋涉的入境旅客經過檢測、分流等多道程序,難免有些負面情緒,而當聽到隊員們熟悉的家鄉口音時,都會放松下來。
這天晚上9點,一名60多歲的老人抵達分流中心,隊員首先安排老人入住酒店,并電聯屬地翌日上午前來接收。然而一直等到午餐時間,接收的車輛仍未抵達,老人逐漸陷入焦急。中午是交接班用餐時間,吳屹民不忍老人獨自一人,于是幫她多帶了一份飯。
然而,當吳屹民返回酒店時,老人卻正在哭泣,他急忙詢問事由,原來是老人找不到治療高血壓的藥了,“別擔心,有我們陪著你。”吳屹民一邊安撫老人,一邊與酒店人員一起尋找藥品。好在藥品只是放在了行李箱深處,老人一時心急沒能發現。經此一事,吳屹民向駐隊的醫生提議,在分流中心準備一個藥箱,備上一些常用藥。
工作人員正在為入境旅客辦理登記手續(李姍姍 圖)
鏖戰21小時
清晨6點,一通電話把高智勇叫醒。
三個小時前他剛剛結束夜班,回到酒店休息。電話中,值班的負責人告訴他,又來了一批入境旅客,他連忙起床,重返分流中心。
等忙碌完這一陣,已臨近中午,防護服內的衣服全都濕透了。這是高智勇連續工作的第21個小時,這一天他順利送走46名入境旅客,確保旅客前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最多時候一天要換3套防護服。”高智勇回憶道,“(防護服)里面實在太悶了,護目鏡全是水霧。”盡管如此,他依然堅守崗位。人流最高峰時,隊員們連稍微坐下喘口氣的間隙都沒有,在登記服務臺與酒店客房部之間來回奔走,短短一百米的距離,一天下來,也要走上近兩萬步。
如何安撫旅客情緒是每一位隊員都面臨著的一大考驗,高智勇想了個辦法,他自費購買了八寶粥等方便食品,旅客有需要,便送上一份,讓旅客倍感家鄉溫暖。
無聲的感謝
3月28日晚,分流中心來了一位特殊的旅客,這是一名聾啞人。當時負責登記信息的隊員黃超宏一時犯了難。橫亙在兩人之間的難題有二,一是交流困難,二是旅客情緒較為激動。
黃超宏安排這名旅客先到休息室暫坐,嘗試著用手機打字和她交流,得知她剛從境外回來,自述身無分文,錢都花在買機票上了。旅客情緒緩和之后,黃超宏連忙請示領導,經討論決定先保障該旅客能夠得到有效的隔離,于是就地安排其入住。
旅客在手機屏幕上敲下的“謝謝”二字,至今仍清晰留在黃超宏腦海中。
接受到隊員們的真切服務,旅客們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謝,有送奶茶的,還有幫忙點外賣的,而隊員們總是擺擺手,婉拒這份謝禮。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把守好“國門”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機場無疑就是這場戰“疫”的“最前線”。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阻擊戰中,漳州交通執法人筑起“銅墻鐵壁”,為家鄉守好防范境外疫情輸入第一關。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開發區:涉外防控一線的“擺渡人”2020-04-07
- 我是黨員,我先上!(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2020-02-01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漳州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2020-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