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龍海:走發展新路,念綠色好經
昔日荒地搖身一變成為濕地公園。
共建共治,好生態帶來好風光
海峽網3月25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這里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特別是近幾年,真的是一年一個樣。”龍海東泗鄉下浦村的河邊步道,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村民路過消閑,對于村里的變化,下浦村黨支部書記何建良感慨良多。
下浦村地勢低洼,從前飽受水患災害影響,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另一方面,不當的生產生活產生的垃圾和水體污染對村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成為當地村容的寫照。而如今,下浦村已經大變樣,村前清水潺潺,屋舍儼然,休閑娛樂配套設施完備,全然看不出曾經污水橫流的模樣。
2016年以來,東泗鄉投入近7000萬元,對南溪開展河道全線梳理、河灘濕地局部整治、生態護岸建設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本次整治結合生物和工程措施,共提升堤岸17公里,清淤河道11萬立方米,建設了8.5公里的生態護坡與12公里的景觀慢道;另一方面,針對南溪流域的港道、溝渠進行清淤護砌,疏通南溪流域的“毛細血管”。通過整治,多年來阻礙發展的水患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解決了水患問題,下一步,就需要從宜居環境著力。以下浦村作為示范點,東泗鄉開展了一項針對環境整治的“眾籌”計劃。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理念,提出“眾籌共建宜居環境,共享潔凈生態空間”的口號,號召鄉民共同治理,共同監督,打造良好的宜居生態圈。
一批鄉賢率先行動了起來,積極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其中,企業家何國軍僅在2018年端午節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籌集大會上就為村里捐出100萬元。有了這一批人的帶動示范,村民們積極響應,在捐資之外,甚至無償出讓自己的房屋土地用于建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群眾的觀念。”東泗鄉黨委書記邱子路說。
“眾籌”計劃在下浦村順利施行之后,逐漸推廣到了其他村,引起熱烈反響。在各村完成眾籌后,鄉政府財政依據“村籌得多少,鄉獎補多少”的原則,給予同等的專項資金獎勵;同時建立健全款項管理制度,確保??顚S?,公開透明,讓籌得的資金花在刀刃上。
“計劃推行之后,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村民們的意識逐漸地發生轉變,如今村衛生環境整治的經費,每個人都有出一份力,這賦予了大家對鄉村衛生的一份責任感,自覺擔負起了監督的責任。”邱子路說。
神筆繪就,荒涼地迎來新東風
對于龍海市海澄鎮東方康橋小區的黃女士一家來說,月港濕地公園在最近已經成為他們一家人度過閑暇時光的第一選擇。漫步濕地公園,鳥語花香,相映成趣。在這里生活過很久的人都知道,這座“網紅”公園的前身,曾經是一塊沙石堆積的荒涼地。
這個地塊位于沈海高速擴建工程高架橋以及龍江大橋兩座橋下,面積近200畝,因無法進行深度開發而荒置,有的還被附近群眾占為己有,用于囤積建筑材料。當時的這塊地,荒草叢生,從空中俯瞰,就像打在地面的一個補丁。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16年底,龍海決定將這塊荒地利用起來,規劃建設成濕地公園,以“湖光花色”濕地景光為特色的南區率先開放,當即成為群眾踏青游玩的首選,而以兒童育教娛樂為主題的北區也在去年10月投用。月港濕地公園的建設是在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綜合考慮市民休閑、娛樂、教育所需,南靜北動,相得益彰。
近年來,龍海堅持因地制宜,在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基礎下,這些曾經無人問津的地方被注入全新的生機。
另一邊,在龍海市榜山鎮洋西村,有一塊占地280畝的河灘地,廢置著十幾家廢舊塑料加工廠、膠合板廠、磚瓦窯等,這塊曾經“臟亂差”的土地,也通過改造建設“活”起來了。
這里位于九龍江畔,岸線狹長,景觀獨好。同時洋西村又有著“龍江精神”的文化承載,于是,龍海依托當地現有的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給曾經的河灘地進行一次“變形記”,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承載文化、歷史與精神的龍江精神文化園。九龍江流水潺潺,清風徐來,游人如織。
突出挖掘現有的生態優勢,通過改造建設,將曾經影響城市風貌的荒地變成公園,這一變廢為寶的舉措,讓荒涼地迎來“第二春”,給市民帶來實惠,也為當地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點綠成金,生態產業邁出致富路
讓綠水青山永存,也就保住了金山銀山。
在隆教鄉白塘村白塘灣客棧,主人洪藝惠正忙著招呼客人,依托自家房屋重新改造裝修,洪藝惠的客棧運營不到兩
年,營業額已接近30萬元。隆教鄉是龍海的偏遠鄉鎮,如今緊緊抓住生態這一寶貴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濱海風光資源、古火山口天然地貌以及畬鄉風情特色等優勢,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旅游產業,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旅游開發中,當地黨委政府連續帶領村民代表去外地考察學習,積極引導扶持村民合理發展民宿業,讓村民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主人翁的角色,以旅游帶動村莊實現業態轉型升級、村民致富。目前,不少外出村民也紛紛返鄉經營旅游配套產業。目前白塘村有大小酒店、民宿幾十家,且風格多樣,體驗性佳,深受游客的歡迎。
“沒開發之前,白塘村的常住人口差不多3400人,這幾年增加了700多人,外出的村民基本上都回來了。”白塘村黨支部書記楊桂明說。如今當地最高峰時日游客量突破1萬人,村民們充分享受著當地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除了發展旅游休閑業,加快農業轉型、發展現代化農業也是龍海念好生態經的重頭戲。
“大家普遍的觀念可能會想,農業是低端的產業,高風險低收益,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要讓這個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龍海旺輝種苗公司負責人黃財來說。黃財來的種苗基地位于東泗鄉,這里同時也是省級農業創業園示范基地,由原來的機磚廠改造而成。在大棚中,各類現代化的設施設備隨處可見,科技感爆棚?;毓δ苁滞陚?,從種苗培植、生產、初加工、冷藏保鮮到貨運,形成生產加工運輸一條龍。
通過土地流轉,黃財來將閑置、生產效益低的土地一步步轉換為科技化、現代化的設施農業基地,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相較于傳統農業,集約化的栽培生產極大地節省了土地成本,而大棚生產也減少了自然環境對于種苗的影響,成活率得到顯著提升?,F代化設施農業的另一優勢在于“綠色”,采用的新型滴灌栽培技術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解決了土地污染的影響。
“我發展的農業效益好,又是綠色無污染,鄉民們看了也都慢慢走向轉型的路。”黃財來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漳州龍海今年再投1000萬元 改造中心城區供水管網2019-03-25
- 龍海34個漳州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逾17億2019-03-13
- 省道聯絡線六疏港公路拓寬改造工程項目已基本完工2019-01-17
- 龍海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 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已介入處理2018-11-28
- 漳州龍海百花村:打造成“永不落幕的花博會”2018-11-23
- 電線桿上作業電工被電身亡 事發漳州龍海浮宮鎮2018-11-14
- 漳州龍海一男子跑到派出所門口叫囂 然后被警方抓了2018-11-07
- 龍海男子網戀“女友”竟是個摳腳大漢 被騙走4萬多元2018-11-07
- 臺商的光伏發電故事2018-11-05
- 龍海:下達支付補助資金 支持海島及沿海地區發展2018-10-2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通”APP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動員會議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