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正好,忙完一天基本養護工作,劉榮坤開始動手修理班站“罷工”的小貨車,“小貨車使用年限較久,很耗機油,今天再稍微調試一下,明天應該可以上路工作了”。
劉榮坤是漳州市公路局詔安分局大埔班站站長。他的公路故事,源自子承父業。1989年,18歲的劉榮坤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了公路養護戰線上的“路二代”。
“補路上的坑槽,要靠人工挑水攪拌泥沙。由于地勢條件復雜,經常要爬100多米的坡去挑水,到達目的地后,原本滿桶的水被顛簸得只剩下還不到一半。”劉榮坤還記得,那年的公路還是柏油路,沒有機械作業,基本的養護都要靠人工,“白天做好基本養護工作,晚上整理內業,一上崗就天天加班到凌晨。”
1993年,劉榮坤被調到收費站一線票亭,一干就是16年。直至2009年稅費改革,劉榮坤自覺服從安排,從收費員崗位轉崗至養路工崗位,又回到了詔安大埔公路站。
進入大埔的那一天,他意識到此次轉崗,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干就要干出點名堂。”劉榮坤開始一邊向前輩學習公路養護知識,一邊在工作中扎實苦干。在日常養護作業中,他常常第一個來到道班,最后一個離開。下班之余,他也喜歡翻一翻養護作業相關的期刊和書籍,這里抄一抄,那里添個筆記。短短幾年時間,由于工作表現突出,他被聘任為大埔公路站站長。
隨著養護技術和養護機械的不斷升級,他開始學習鉆研管理水平和機械操作技能。現在大埔公路站的同事們稱他為“坤師傅”。
“把學習當成自己的興趣愛好,會發現越鉆研越有意思。”正是他的踏實勤奮學習,大埔站管養路段好路率穩步上升,在各類公路養護年度檢查中也名列前茅。
詔安縣地處閩南,夏秋兩季多發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大埔公路站管養的國道324線38公里和梅嶺景區12公里路段又是重要路段,每年他總是親自帶隊巡路,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3年9月,“天兔”臺風奔來,劉榮坤帶領全站職工主動放棄了中秋節假日休息,提前上路加強路面巡查,及時清理邊溝和橋涵的枯枝雜草,加固行道樹和廣告牌。回到站里,他又忙著調試保養應急搶險機械,確保關鍵時刻頂得上,打得贏。
去年4月24日凌晨4時許,小縣城還在安逸的睡夢之中,一輛滿載玻璃的大貨車途經汾水關路段時發生側翻,車上近20噸的玻璃傾瀉而出,綿延數十米,嚴重阻礙了公路的正常通行。
在接到110的聯動電話后,劉榮坤立即組織養護人員趕赴現場,機械與人工并用,經過四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將事故現場清理干凈,道路恢復整潔暢通。
例行的巡查養護、突發的緊急事件,他已經把敬業變成了習慣。去年底,他被省人社廳、省交通局授予“2012—2015年度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成為漳州市公路系統里唯一獲此殊榮的一線養護工。
如今,劉榮坤最大的心愿是:“孩子從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畢業后能接好手中的這一棒。”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市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消除和整治了一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