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傳播窗口,漳州的報刊亭近年來受新媒體沖擊、城市建設及管理影響,已有超10%關閉,而目前新增或遷移報刊亭也遭遇審批無門窘境。
報刊亭,是曾經凝聚著數代人記憶的城市文化符號。報刊亭該如何轉型,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城市建設規劃?對此,漳州市政協委員王少華建議,應該科學規劃,出售漳州本土文化產品,同時增加便民項目,打造成為文化、便民窗口。
▲市區不少報刊亭出售零食、飲料,有礙觀瞻
規劃:增設便民業務,向便民化轉型
“要轉型,要延伸拓展便民服務,將其打造成便民窗口,同時多元化經營,增加經營者的收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漳州分公司報刊零售公司總經理王正杰表示,目前,不少報刊亭除增加賣飲料、香煙、手機卡外,還增加代繳水費、電費、電話費等便民業務,方便服務就近群眾。
王正杰表示,除此之外,今年,他們將對報刊亭做一些改造,如無人報刊亭將考慮改造成自動售賣機。同時,發展新媒體,在報刊亭接入網絡,利用WiFi,通過觸摸屏繳交水電費,發布演出、天氣等城市公共服務信息,并提供廣告服務;增加快遞代收業務,平時,很多市民因上班無法及時接收快件,報刊亭將這方面做延伸服務,讓市民上下班時方便領取快件,真正發揮其便民功能。目前已經在閩南師范學院和通鑫學生公寓的報刊亭做試點。
責任編輯:鄭梅欽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將嚴查房產中介 拒不整改將暫停網簽資格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