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文明村”,近年來,集美區后溪鎮后溪村居住環境更優美整潔了,文化氛圍愈發濃厚,鄰里關系也更和睦了。這一切,離不開駐村的青年力量的付出——他們扎根基層,“青”盡全力,為鄉風文明建設貢獻力量,詹滟滟就是其中的一位。
詹滟滟今年22歲,成為社工剛剛一年。身穿紅馬甲、面帶燦爛的微笑,關愛老人孩子、拾撿垃圾、文明勸導……她年輕的身影,活躍在各類文明新風活動中,為文明創建奉獻青春力量。
腦洞大開 為活動添活力
“老人閑在家里無聊,我去陪她嘮嘮嗑,也能普及文明新風。”記者見到詹滟滟時,她正從一戶老人家中走出來,她的燦爛笑容中,寫滿了對工作的熱情。詹滟滟告訴記者,從事這份工作后,她體會到了通過服務他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
“鬼點子多,創意無限。”“有同理心,與老人小孩打成一片。”“用心用情做服務,文明創建小能手。”談起詹滟滟,同事及居民贊不絕口。這些好評的背后,正是詹滟滟的用心用情!“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詹滟滟說,這是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準則,雖然只有16個字,但想要做好,卻并不容易。“社工志愿者主要是通過活動培養村居文明風氣,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怎么達到理想的效果呢?我認為首先是要讓活動變得好玩有趣,讓參與者樂在其中。”詹滟滟說。
詹滟滟服務的后溪村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居民中老人小孩比較多,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到此生活創業。為弘揚鄉土傳統、豐富村居內涵,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常策劃組織文化活動,為老人、小孩創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這時,詹滟滟總會“腦洞大開”,植入一些元素,讓活動變得更有活力。譬如,帶孩子去郊游探訪歷史遺跡時,她會準備惹人注目的“網紅小花氣球”,讓孩子們出行更“拉風”;為青年策劃活動時,她會拉來高校青年志愿力量,集結更多青春創意;組織阿姨們圍在一起制作閩南美食時,除了交流美食文化,她也會拋出一些熱點話題讓大家討論,“潤物細無聲”地倡導移風易俗。
角色會變 服務群眾不變
在詹滟滟及其團隊的努力下,村民的業余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幸福指數也更高了。村里的阿姨們見到詹滟滟就夸道:“滟滟有什么好玩的都會想著我們,也帶我們學了許多新知識。”在文明新風的沐浴下,村民們也比以前更注重舉止文明、鄰里和諧,孩子們則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汲取養分、快樂成長。
在詹滟滟眼里,現在的工作給了她多元的角色體驗。給小朋友上課時,她是一名老師;到養老院關愛、陪伴老人時,她是一名助老員;潔凈家園時,她是一名清潔工;維持秩序、勸阻不文明行為時,她是一名文明督導員……隨著群眾需求的變化,詹滟滟的角色也隨時在變。不變的是,她始終滿懷青春熱情,投入到社會服務工作中,為鄉風文明建設奉獻力量,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目前,集美區共有6家新時代文明實踐所、69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其中有150余名像詹滟滟這樣的青年深耕在一線。他們不斷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內涵,促進文明生根、實踐成風,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之路的“最后一公里”。(海西晨報記者 張曉霏)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青年社工:與邊緣青春“拔河”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2020-05-0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3年廈門中招體育考試工作方案出爐2023-03-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