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科技局與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武漢大學海峽科學技術創新中心”。
廈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 吳君寧)自本月廈門吹響校友經濟賦能城市發展的沖鋒號以來,簽約喜訊不斷,校友經濟發展成效初現。昨日,市科技局與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武漢大學海峽科學技術創新中心”。上周六在廈門舉辦的集微峰會-武漢大學校友論壇上,“武漢大學廈門集成電路研究院”項目也現場簽約,市科技局與武漢大學微電子學院徐紅星院士將合作建設集成電路研究院,并推動半導體相關項目落地廈門。
強化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在廈轉移轉化
昨日簽約的“武漢大學海峽科學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充分發揮廈門產業、環境、資本優勢與武漢大學的科技、人才優勢,通過項目、人才、資本的緊密合作,加快武漢大學科技成果在廈轉移、轉化。
值得關注的是,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將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裝備制造、環境保護、空間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加快推動成熟科技成果落地廈門,并推動以院士、資深教授為首的各類高端人才在廈門的柔性引入。
雙方將在開展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建設、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端人才柔性引入與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合作、重大科技產業創新基地建設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當天上午,來自武漢大學、武大廈門校友會以及武大半導體校友會的代表們還走進廈門科學城,實地感受美峰創谷、新經濟產業園、濱海浪漫線等地優越的產業環境和資源。“廈門科學城‘科、產、城、人、用’高度融合的生態走在了全國前列。”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資遠在參觀考察之后深有感觸,他期待未來的深入合作,能讓更多來自武大的科學家及科創成果在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生根開花。
優勢互補 推動廈門半導體產業發展
本月初,廈門啟動“大廈棟梁”計劃,成立廈門校友經濟聯盟,國內各大高校熱烈響應踴躍參與。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徐紅星在內的多位武漢大學校友在此次大會上受聘為廈門市投資顧問。
16日舉辦的集微峰會-武漢大學校友論壇上,市科技局與徐紅星簽署合作意向書,徐紅星團隊將落地廈門開展產學研系列項目,雙方打通產學研政各個環節,共建武漢大學廈門集成電路研究院,共同推動廈門半導體產業發展。
武漢大學廈門集成電路研究院將開展集成電路、第三代半導體、生物醫藥領域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通過攻克產業核心技術、解決芯片生產“卡脖子”的儀器設備、建模仿真軟件等關鍵問題,實現國產替代,推動產業發展,并開展科教融合推進與管理、人才培養及引進等工作。
“只要確保供應鏈安全、產業鏈安全、技術安全,中國半導體產業就可以站立起來。”徐紅星表示,將利用科研領軍優勢,推動一系列半導體相關項目落地廈門,包括牽頭在廈門科學城建設專業化半導體產業園,以及發起武大校友半導體產業基金等。
市科技局表示,將建立面向廈門、覆蓋福建省、輻射海西的集成電路產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能力,為產業人才、成果、技術、項目等在廈門的轉化落地提供優質的綜合服務與支撐環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木之森香學堂亮相廈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2022-07-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