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君寧 佘崢 通訊員 夏達)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昨日揭曉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廈門有2項科研成果獲獎。
廈門大學夏海平課題組“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廈企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廈門大學夏海平課題組
“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
建立“碳龍化學”
開辟全新領域
廈大昨天對外發布消息說,“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主要完成人夏海平、張弘、朱軍、朱從青、王銅道參加了昨天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也是廈大化學化工學院連續三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校方介紹,夏海平教授團隊專注于碳-金屬鍵構筑這一重要科學問題。碳-金屬鍵的形成是金屬有機化學的核心問題,也是金屬參與各種有機化學反應的關鍵步驟。
廈大科技處提供的資料顯示,夏海平團隊創造性地使用了共軛碳鏈螯合金屬,不斷挑戰在金屬的赤道平面上構筑碳-金屬鍵數量的極限、挑戰卡拜碳的鍵角紀錄、突破Hückel規則,揭示了“芳香性突變”,證實了半個多世紀前Craig發表于《自然》雜志的理論推測。
這個項目的早期成果“過渡金屬導致物質從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變”曾入選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芳香性是芳香化學的基石。芳香性物質從日常生活到高科技領域均應用廣泛。而反芳香性物種因極不穩定,已成功分離的極少。實現物質從反芳香性到芳香性的轉變,是一個有待突破的重要科學難題。夏海平團隊通過在反芳香環內嵌入金屬的方法,首次合成并分離出全新芳香性物質金屬雜戊搭炔。該化合物挑戰化學鍵極限,分子內含有小于130°的卡拜鍵角,過渡金屬導致物質從反芳香性到芳香性的突變,兩者均為顛覆傳統概念的突破。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夏海平團隊經過多年積累與完善,建立并命名了“碳龍化學”(Carbolong Chemistry),其中“long”取自于“龍”的漢語拼音,此間評論認為,將該化學命名為“Carbolong Chemistry”是希望在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的交叉點留下華人的印跡。
與此同時,多個碳龍化學相關的詞條及其代表性分子結構被國際經典教科書《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收錄,這標志國際同行對該化學的認可;已有6種“碳龍試劑”進入百靈威試劑目錄銷售,開辟了全新領域,對金屬有機化學、配位化學、芳香化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般認為,碳龍配合物兼具制備容易、高穩定性、性能獨特等優點,為其后續在光能利用、生物醫學等應用開發奠定了基礎,譬如說,腫瘤的光熱治療。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項目
海島特種電源
實現批量投產
大功率高可靠電源系統是島礁、港口等特殊負荷快速供電的關鍵裝備。廈企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與湖南大學等6家單位聯合完成的“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項目,歷經近十年刻苦攻關,基本突破了高過載電能同步變換、惡劣環境高可靠供電等核心技術,成功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島/岸基大功率高可靠電源裝備,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項目產品已經批量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實現批量投產,并形成“10kW~1MW系列化海島特種電源產品”,成功應用于海島、港口、碼頭,船廠、船舶岸電,以及某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等,助力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推動40多個科研平臺“提質增效”2020-07-21
- 在美留學生拒絕MIT 憑高中主攻科研成果自主創業2017-12-07
- “6·18”今落幕 民生科研成果將走入福州市民生活2017-06-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鼓浪嶼有序恢復開放2021-1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