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近年來,廈門市紀委監委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探索創新一線監督機制,緊盯阻礙高質量發展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在凝聚監督合力、提升監督質效上下功夫,形成了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推動改革、完善治理的有效機制,為廈門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堅強保障。
經驗1 探索一線監督模式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您好,這是致企業的一封信,請您查收!”就在前些日子,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終于跑完215家企業,發出了一封封特殊的信。
這封信其實是一封“聘書”,邀請企業作為聯系點,企業再也不用怕反映問題遇到“冷板凳”,一對一的聯絡人員,還讓收到的回答更公開透明——今年初,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市紀委監委創新建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機制,公開征集215家民營企業和商協會作為聯系點,建立分工聯系、直通、回訪制度,動態收集問題和意見建議,重點糾治惠企政策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監管執法、服務企業等方面問題。目前,已收到問題和建議115條,推動解決企業反映的近30萬元獎補資金遲遲未能發放、部分職能部門人員對企業訴求處置不妥等問題,獲得企業點贊。
早在2019年初,廈門市委就作出了抓招商促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提出要強化全要素保障,為項目落地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推動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建立一線監督機制,組織力量開展影響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排查,深入百家企業、項目工地、基層站所走訪摸排,著重查找公職人員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共收集問題244個,逐一推動解決,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度嗣袢請蟆?ldquo;黨建”版頭條報道了有關做法。
2020年,按照市委“百日沖刺行動”“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攻堅年”等部署要求,市紀委監委又組織走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企業68家,收集問題116條、建議22條,督促解決惠企政策空轉、政務服務消極懈怠等問題。
經驗2 構建“1+X”監督體系 推動強化部門合力
異地醫保報銷是我國一項重要惠民政策,廈門早已實現省內異地醫保窗口結算。但到今年初,持省內異地醫??ǖ幕颊咴趶B就醫時,仍無法在醫院自助機進行結算,都得到窗口排隊結算,十分麻煩。
自助機不“自助”,還得排隊擠窗口!接到群眾反映問題后,市紀委監委聯合醫保、衛健等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題調查推進會,幫助理順機制、協同推進、打通堵點。醫保、衛健等部門立足自身職能,舉一反三,查找問題迅速整改。截至目前,63家醫療機構、1172臺自助機全部實現省內異地醫??ńY算功能,省內異地就醫群眾通過自助終端直接結算的數量也迅速增長,3個月內從3萬多筆增至近27萬筆。
近年來,為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更好發揮職能部門在糾治“四風”中的作用,市紀委監委與職能部門建立“1+X”監督機制。其中,紀委是“1”,發揮“監督的再監督”作用,履行協調抓總的職能;相關職能部門是“X”,發揮部門職能監督作用,落實主體責任,既抓好本部門本系統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還根據職能作用和管理權限,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020年5月,又出臺《關于貫徹“1+X”監督機制的實施辦法》,將“1+X”監督工作機制進一步延伸拓展至生態環保、掃黑除惡、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并建立了部門聯席會議、定期溝通、線索移送、點評通報等制度。針對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暢、推諉扯皮、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理清職責,列出清單,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通過紀檢監察機關和職能部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形成“1+1﹥2”的監督效應,有力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貫徹落實。
經驗3 打造多維監督矩陣 主動回應群眾關切
為增強監督針對性和有效性,廈門市紀委監委創設黨風政風監督臺,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載體,從民主黨派等社會各界人士中優選聘請了20名黨風政風監督員,結合廈門日報、廈門電視臺設立的“監督在線”“監督視線”等平臺,形成了以紀檢監察為主導,融合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多維監督矩陣,推動解決了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2018年以來,通過監督矩陣收集問題線索3198條,納入受理753起,推動解決180起,督促建章立制51項,公開曝光典型案例73個。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多次報道有關做法。
【點評】紀委監委搭建“直通車” 優化營商環境獲點贊
“很多時候我們企業只需要部門一個淺顯易懂的回答,告訴我們是否符合政策,要怎么辦理,現在市紀委監委建立了這個‘直通車’,我們非常感謝,也切切實實感受到廈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感謝市紀委監委,感謝監督員們,你們這種工作形式很好,為企業辦實事!”“真的很感謝,沒想到問題那么快就順利解決了……”近日,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工作人員李喜瑞,陸續收到企業真心的反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機制,是廈門市紀委監委探索一線監督的一項創新之舉,為部門與企業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看似屬于紀委的分外之事,但卻是切切實實增強群眾獲得感的實在之事,而這些“實在”的小事做多了,廈門的營商環境也將越來越好。“在企業建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可以有效延伸我們的監督觸角,及時發現有關部門在服務監管企業過程中的不作為、慢作為等履職不力問題和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作風問題,從而實現以精準有效監督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和營商環境優化。”市紀委監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案例】10天移出“異常名錄” 解決企業一連串難題
遞交申請后不到40分鐘,林女士從窗口接過一張嶄新的營業執照;10天后,她所在的企業順利從“企業異常名錄”(以下簡稱“異常名錄”)中移出,股東變更手續也得以順利完成。一連串問題的解決,讓懸在林女士心中的一塊大石終于落地。
原來,去年11月,廈門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走訪企業時了解到,林女士所在的企業在退出異常名錄、變更登記住所時遇到問題。市紀委監委將問題移交給湖里區市場監管局,湖里區市場監管局經辦人員深入了解后,發現要遷出異常名錄,還要跨區域變更企業登記住所,同時涉及廈門自貿片區市場監管局和湖里區市場監管局,只有兩項訴求全部化解,才能徹底解決企業遇到的難題。在市紀委監委積極協調下,“通道”很快就打通了。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和兩個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協商簡化辦事流程,廈門自貿片區市場監管局為企業變更登記住所,湖里區市場監管局將企業遷出異常名錄,前后10天時間,“只花了常規辦事流程的一半”。
就這樣,通過市紀委監委的推動,相關部門協商溝通,針對具體問題,商討解決方案。經過各方通力配合,最終高效化解了困擾企業的難題。
廈門市紀委監委聚焦營商環境優化,立足職責、主動作為,圍繞惠企政策落實、服務企業等營商環境情況,持續開展監督,組織營商環境作風整治和惠企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在前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市紀委監委繼續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探索將收集和推動解決企業問題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以便更加及時全面地發現問題,更加精準有力地開展監督。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215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全部完成對接2021-06-17
- 福建出臺行動方案大力優化營商環境2021-06-13
- 廈門營商環境全部指標獲評“全國標桿”2021-06-01
- 泉州營商環境提升年駛入“快車道”2021-05-24
- 優化營商環境 閩清貼心服務項目落地企業成長2021-05-21
- 嚴禁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收取參會費、培訓費2021-05-19
- 廈門海關118項監管制度創新 加力推進營商環境再提升2021-04-27
- 晉安:深耕“三創”謀發展 厚植“沃土”迎商來2021-04-22
- 廈門營商環境“獲得電力”連續三年全省第一2021-04-22
- 福建出臺20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2021-04-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探索大型商圈消防安全管理新途徑 廈門消防構2021-06-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