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張玲玲)昨日的新聞發布會解讀了2020年上半年廈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市場主體持續復蘇
廈門經濟發展加速恢復,市場主體持續復蘇。據介紹,全市已出臺200多條惠企措施,為企業減負超200億元,協助企業融資2000多億元,有力支持經濟加快恢復發展。在建重點項目、重點工業企業復工率均達100%,限上服務業復工率98.9%。
新增稅務登記戶5.7萬戶,是上年同期的1.4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特寶生物、廈門銀行、圣元環保獲批上市。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上半年來,全市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新基建”全面鋪開,鯤鵬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線,中遠海運“5G智慧碼頭”等入選國家級示范項目,“廈門兩岸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基地”正式獲批。
同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推動“雙創”政策落地、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等4項改革創新舉措獲國家通報表揚。首個兩岸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獲批籌建,廈門銀行、廈門航空公司獲國臺辦評為優秀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大陸首本臺灣船員海員證在廈簽發。
另外,廈門創新“云招商”“云簽約”,上半年新生成招商項目3886個、總投資1.1萬億元。優必選人工智能、海辰鋰電池、京東數科融資擔保等項目簽約落地,浪潮產業園開園投產,僅用半年多就完成從簽約到量產的全過程。
項目建設推進有力
隨著“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不斷推進,東部舊村改造房屋征拆簽約192萬平方米,高林-金林片區實現“全簽約”,何厝-嶺兜片區簽約98%,中山路片區改造提升規劃及整治工作有序推進。島外各重大片區均制定三年行動規劃,總投資超6000億元,土地征收完成年度任務95.7%,固投占全市比重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第二西通道主隧道貫通,第二東通道動工建設,軌道交通建設提速。
另外,省市重點項目順利實現“雙過半”,105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33.6億元,天馬六代線開工,中航鋰電A6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新經濟”高質量快速增長
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和新商業模式逆勢增長,特別是以在線教育、跨境電商、生鮮電商、網絡購物等為代表,全市實現限上網上零售額211.08億元,增長16.9%,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5.1個百分點;市場需求倒逼經濟模式迭代,催生直播經濟、社群經濟快速發展,各類直播電商機構在廈門生根發芽。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內,累計向超過10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穩崗返還4.9億元,全市登記用工企業數、在職職工人數分別增長36.3%、11.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省第一。
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數1.97萬個,華西醫院、雙十中學翔安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新體育中心開工建設,社會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5.8%。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310套,累計在建7.4萬套。居民消費價格逐月回落。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發布十大舉措 為企業減負降成本2018-09-13
- 福州出臺20條措施為企業減負 無依據審批事項均取消2016-11-22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開創慈善助困新模式!廈門眼科中心繼“慈善病2020-07-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