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文 沈威/圖 通訊員 夏思萱 陳文章)上午,家住廈門市思明區白城社區的林啟良阿伯,習慣在社區睦鄰點,和老朋友們一起,聽講座、唱老歌、打橋牌,別提多歡樂。
而住在巡司頂社區的韓菊琴阿婆,也早早出門,走進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跳操、養生,開始一天的幸福時光。
同樣在廈門島的中心腹地,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也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老年人。
從全省規模最大的區級照料中心,到在建或陸續投用的10個街道照料中心、9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思明區持續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構筑幸福養老“生態圈”,正逐步顯現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居家社區養老的“思明樣本”。
服務升級
嘉蓮養老照料中心正式啟用
10月31日,思明區嘉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啟用。
嘉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采用“民辦公助”的運營模式,與廈門德善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簽約,融入“醫養結合”和適老化理念,按照五星級標準進行改造。
嘉蓮照料中心建筑面積1448.59平方米,服務涵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膳食調理、醫療養生、家政維修、健康咨詢、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短期寄養、日間照料全方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動靜分明,設有A、B、C三個區域,A區主要承載老年人用餐、活動、文化、休閑、康復的功能,B區與C區主要為短期照料區,總共25張床位,滿足各類老年人的需求。
80歲的徐阿婆是首位簽約的住戶。徐阿婆的兒子馬先生介紹,平時他們夫妻倆都在島外上班,老母親獨自在家,沒人說話,家里人也放心不下,如今照料中心啟用,不僅由專業團隊24小時照料,而且離家還不到200米,隨時都能探望,“跟在家里一樣”。
同時,嘉蓮照料中心結合“愛心嘉蓮”特色,推出特色養老服務,將居家服務、智能化服務和法律服務融入到日常服務中。全市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首次有公益法律服務團隊進駐。
嘉蓮街道“愛心超市”還將依托照料中心,拓展愛心服務新領域,攜手照料中心,為轄內低保、特困等老年群體購買醫療服務包,上門開展助醫服務,打造推出“4D愛心超市”。
幸福變遷
從家庭照料到居家社區養老
不止嘉蓮片區,10月15日,位于思明南路352號,總面積1700平方米的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版,正式啟用。
韓菊琴阿婆是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常客,每天都要到這里打卡。
來廈門60年,有一半時間在廈港生活,80歲的韓阿婆,見證著思明區養老方式的幸福變遷。“如今在思明區養老真是太幸福了。”她感慨道。
“上一輩的養老方式,不是養老院養老,就是家庭照料。”韓阿婆說,廈港一帶多是老舊矮房,出行只能靠樓梯,不愛去養老院的老人家,又沒有固定集中的場所,不愛出門,整日關在家里,悶悶不樂,“一些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都沒人知道”。
不過,2014年,廈港街道在第六幼兒園舊址上,開設了廈港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要服務占轄區人口近1/4的老年人、殘疾人等需要社會關注、關愛的特殊人群,提供生活照顧、文體培訓、日間照料、身體保健、休閑娛樂、咨詢等30余項服務。
兩年后,廈港家綜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功能也同步升級,多了眾多“老年課堂”,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如今,在原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升級打造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從單純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到了文化養生、健康養老的“醫養結合”模式。韓阿婆笑著說:“專業的養老服務團隊、醫療團隊入駐,在家們口就能養老,以前想都不敢想哦。”
而韓阿婆所在的小區,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后,也改善了基礎設施,讓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
需求導向
打造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如今,思明區以養老需求導向,因地制宜,持續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構筑幸福養老“生態圈”,正逐步顯現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居家社區養老的“思明樣本”。
去年,作為全省首個養老服務綜合體,全省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啟用,成為居家社區養老的又一標桿。
走進區級照料中心,可謂功能齊全。一樓場地設置了多項文體娛樂服務設施,二樓主要是生活照料區,設置餐廳、保健室以及特色床位等區域。特色床位分為單人套間、雙人間和三人間,共56張床位,可供老人自由選擇。
除了照料中心,這個養老服務綜合體,還設置了配餐中心、適老化展示中心、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民政社會事務中心、蓮花愛心護理院等。
同時,思明區按照“一街一特色”思路,著力打造各街道特色養老服務點。蓮前街道照料中心作為全市首個民辦公助的照料中心,是全省居家社區養老“醫中辦養”的典范。
探索完善“1+10+98”體系,思明區還因地制宜,布局98個“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成為老人家門口的好去處,讓養老離家更近,活動更豐富。
智慧護航
構建幸福養老“生態圈”
據統計,如今,思明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3.5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6.3%,占全市老年人口近40%。
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對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思明區率先全市出臺區級政策——《思明區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若干措施》。
聚焦老年人實際需求,規范照料中心服務內容,為轄內老人提供進站進家雙向服務。其中,進站十大功能:適老化家居展示、老人健康監測(建檔)、老人配餐用餐、心理咨詢聊天、休閑文化娛樂、專題講座培訓、老人日托短托、老人淋浴助浴、老人康復理療、老人醫療護理等。
進家六大功能:保潔保姆維修等家政服務、代購代辦服務、護理員護士等送醫送藥上門服務、上門精神慰藉服務、送餐上門服務、緊急救援或應急救助服務等,切實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今年以來已提供2332人次上門服務,家政服務7741小時,醫療服務1222小時。
同時,探索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區文體活動站“三站合一”,社區助老員+醫療護老員“兩員聯動”模式,為98個社區配備187名助老員,從事緊急救援、入戶關懷、精神慰藉和咨詢保障等日常為老工作。
推出愛心助餐項目設有16個愛心餐桌和用餐中心,2009年以來,共為家庭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逾63萬人次,支出金額超過600萬元。
此外,思明區更積極打造全市首個區級智慧養老平臺,為全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在線呼叫與響應服務,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通過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建立思明區老人基本信息數據庫,實時上傳更新數據,累計建立老人信息檔案約139000條;通過設立12349呼叫坐席,為全區老人提供24小時365天助老服務鏈接,累計接到電話咨詢4331通,完成電話回訪10420通,提供上門服務7028次;通過智能居家寶系統服務中心實現思明區特色全天候專人值班應急救助聯動服務,現已服務321名困難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60周歲以上低保低收入空巢老人、80周歲以上空巢老人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對象,共接到老人報警4764通,均在15分鐘內完成上門救援。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18年,福建省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65.6%——家門口養老,挺好!2019-05-08
- 廈門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預計重陽節投用2018-08-08
- 實地探訪:五星級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是啥樣?2017-06-2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19“象嶼杯”兩岸四大高校圍棋與人工智能邀2019-11-1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