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迎關鍵節點 “鋼鐵長龍”昨日入海
3D制圖本報版式工作室/張平原
這是福建省內采用沉管方式施工的,管徑最大、長度最長的過海鋼管道。 (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由于管道需要下海、上岸,所以這根鋼管其實是呈淺U形的,在正式的沉管作業展開前,要把鋼管扶“站”起來,讓它能夠按設計的“姿勢”沉入海底溝槽。圖為管道正在扶正。 (本報記者張奇輝攝)
海峽網訊 (廈門日報) 昨日,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全長1374米、口徑為1600毫米的鋼管已經進入沉管施工階段,這將是福建省內采用沉管方式施工的,管徑最大、長度最長的過海鋼管道,在全國也屬罕見。記者從水利部門了解到,這一節點順利完成后,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過海段有望于今年6月先行投用,而全線將在今年內竣工通水,屆時將大大緩解翔安區用水緊張局面。
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橫跨集美、同安和翔安三個行政區,起于集美乙池旁取水泵站,終于翔安水廠二期地塊。項目擬敷設約15公里的DN1600(1600毫米)原水管道(一期工程)及新建一座25萬噸/日的取水泵站(二期工程),工程總投資約為5.1億元。項目計劃于2019年建成通水,建成后將與汀溪至翔安原水輸水工程一起形成供水雙通道,有效解決翔安區原水供應緊張局面,為翔安區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同時也將大大緩解集美區、同安區的輸水壓力。
海中作業不確定因素多 施工難度空前
這項工程意義重大,同時,施工難度也是巨大的。全長1374米的過同安灣海域段,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過海沉管需在海面上和水下進行施工作業,依靠大型施工船舶及專業潛水員下水配合安裝作業。海域不可預見因素多。加上該段管道距離長、各部位高程不一致,需在水面上采取措施整體加工制作完成后,再整體沉放安裝,施工難度空前。
“在整個作業過程中,1374米長的管道,任意兩點之間的高差起伏不能超過20厘米,否則管體就可能受損,導致沉管作業失敗”。廈門水務集團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技術負責人葉飛介紹說,穩和準,是沉管作業最重要也最難達到的要求,“要確保整根管道平穩、均勻、不偏不倚地從海面沉入平均深度約15米的海底溝槽。”
施工前制定專項方案 確保順利完成
在市水利局、市政集團的領導下,廈門水務集團聯合福建榮工建設集團等參建單位、華僑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在沉管施工前,制定了沉管施工的專項方案,為工程安全保駕護航。
昨日,經過長達數個月的前期準備,鋼管沉海作業正式開始,整個過程將持續十多個小時,預計今日凌晨完成。這也意味著,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過海段朝著勝利又邁出了一大步。
廈門水務集團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項目經理王元清介紹說,沉管作業完成后,各參建單位還將加快推進往其余項目的施工,預計今年6月份夏季高峰用水前,過海段能夠率先通水,與現有管道一起保障翔安地區原水供應,整條原水管道力爭在今年內竣工通水,屆時翔安原水供應緊張局面將得到有效緩解。
【揭秘】
“接龍”拼出1374米鋼管
1、在海上焊接起兩段600多米長鋼管
全長1374米的過海鋼管,可以稱得上是“鋼鐵長龍”,不過,它并不是在工廠一次性“出生”的,而是靠一根根短的管道,像“接龍”一樣,接在一起的。在管道下海前,工人在岸上焊接管道,將一根根長12米的鋼管分別焊接成兩段600多米的長管,再用拖船將這兩條管道拖到海上,架在鋼浮箱上。兩段600多米的長管在海上進行最終的焊接,從而形成一條1374米的鋼管。
由于管道需要下海、上岸,所以這根鋼管其實是呈淺U形的,而且還有3處彎折點。鋼管不僅長,而且大,它的口徑達1.6米,一個成年人鉆進里面,也不覺得狹小。
2、鋼管要做超聲波確保“天衣無縫”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對于輸送原水的鋼管來說,也是如此,即使一道如頭發絲那么小的裂縫,都可能讓鋼管漏水,造成巨大損失。因此,鋼管的質量,尤其是焊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每根鋼管焊接完后,都要經過多重“體檢”,光靠肉眼看是不行的,還要用超聲波、X射線等儀器來“拍片”,確保“天衣無縫”。
此外,由于海底環境復雜、海水腐蝕性強,為了確保鋼管經久耐用,施工單位還要對鋼管進行多重防腐處理。
3、沉管“天時”有講究 錯過要再等半個月
在海上作業,“天時”很重要。沉管作業過程中,潮差(在一個潮汐周期內,相鄰高潮位與低潮位間的差值)越小,潮汐對施工的影響就越小。每個月有兩天低潮位是施工最佳時間,錯過一個時間窗口就要再等半個月。昨天恰逢歷史小潮位,而且同安灣海域風和日麗、浪小潮低,可以說是近段時間以來最佳作業時機了。
4、5艘上百噸吊裝船出動確保穩定下沉
過海鋼管重達900多噸,為了做好沉管作業,施工單位調集了5艘上百噸的吊裝船一起作業,其中最大一艘的吊裝能力達700噸。除此之外,還要用12組鋼浮箱作為管道吊點、10組鋼浮筒輔助下沉。
華僑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教授俞縉就是此次科研團隊中的主要專家。他告訴記者,經過科學計算和數值仿真,根據海上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調整,他們確定了5艘吊裝船吊點的最佳位置,確保了管道的整體平穩。他們還在管道上安裝了48個應力片和18個加速度傳感器,這些設備采集的實時數據傳入電腦后,在經緯儀等儀器的配合下,現場實時監控沉管作業過程中鋼管應力的情況,隨時對作業進行調整。
5、每10分鐘沉1米 潛水員下水檢查
鋼管下沉前,要先注滿水,把里面的空氣排干,才能“沉”得下去,整個注水過程,大約需要8個小時。
沉管過程也是緩慢的,每隔5分鐘,就要停下來觀察一下,確保管道位置在軸線上,不偏不倚。管道大約以每10分鐘一米的速度下沉,要沉入約15米深的海底溝槽,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
這次沉管作業,不僅有高科技設備監測管道狀況,施工方還請來了6名專業潛水員,在水下用肉眼觀察管道的“身體變化”,并將相關情況實時報告給指揮中心。
沉管結束后,還要用模袋混凝土澆筑在管道上方,并用塊石、棄土回填。
6、西水東調不是首次 上個項目2008年投用
早在2006年,廈門就實施了被稱作“西水東調”的東部原水輸水工程。當年市委市政府還把這項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這項工程于2008年底建成投用。它在集美大池北部新建了一座取水泵站,設計規模為每日12萬噸,同時鋪設一條長22公里的原水輸送管道,從北溪引水渠調節池取水泵站引出,直通翔安水廠。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原有輸水管道已出現“瓶頸”,不能滿足用水需求,新的西水東調原水管道工程也就應運而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3月廈門市二手房價環比上漲1.6% 學區房成交火熱2019-04-18
- 3月29日起廈門啟動公轉商貼息貸款 一般10個工作日左右放款2019-04-17
- 廈門第78例!廈航“90后”地勤吳晶晶捐獻造血干細胞2019-04-17
- 發現1773個問題 整改率達99.6% 廈門市3月份道路綠地“月考”成績出爐2019-04-17
- 廈門32650名初三考生昨起參加體育中考 三大球首次成為選考項目2019-04-17
- 廈門90后捐獻造血干細胞 為廣東小伙帶去希望2019-04-17
- 89條街巷拿滿分 廈門市3月份背街小巷“月考”成績出爐2019-04-17
- 學校食堂怎么樣爸媽上陣檢查 廈門市食安辦昨日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行動2019-04-16
- 福建省首批葡萄牙肉類產品登鷺2019-04-16
- 廈門自貿片區產業引導基金制度修訂2019-04-1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騙子冒充粉絲謊稱要買主播賬號 多人中招“號2019-04-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