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民共享改革紅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我市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圖為翔安大帽山境的秀美風光。(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認真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工作。
農業部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聯合律師到社區參與改制工作小組會議,共同商討改制實施方案。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我市農業發展、農村繁榮。(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制作手冊,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情況上墻公示。
海峽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雯 本版圖/市農業局提供(除署名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制度支撐,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從我市具體發展實際來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僅事關農民的錢袋子,從長遠來說,更是為農業、農村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廈門正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前正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目的,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
乘風破浪正當時,快馬加鞭自奮蹄。歸根結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讓廈門農民更快地共享農村改革紅利。記者昨日從市農業局獲悉,今年8月份,作為農業農村部確定的2018年度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廈門已于全省率先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工作,全市318個村(居)及2516個有獨立資產的小組均已完成集體資產清查核實。
有了科學規劃和制度保障
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快速推進
剛剛過去的國慶七天假期,廈門眾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再度迎來了客流高峰。位于翔安區大帽山境田園綜合體的高端精品民宿“宛厝”甚至出現了一房難求的情況。而民宿所在地新圩鎮大帽山寨仔尾村,這個曾因三角梅而為人所知的高山村莊,也因為大帽山境的建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進入大帽山境工作,在家門口就能求職就業;老舊古厝經過翻新升級,為鄉村和村民帶來了更多收入……
寨仔尾村的華麗蛻變,非常形象地解釋了廈門為什么要快速有序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原因。作為休閑農業資深從業者,集美寶生園農場運營總監陳哲淵十分看好這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當前廈門農村正在推動土地流轉,如果能夠盤活閑置土地,就意味著未來廈門農村的土地質量會更好,能夠用于發展休閑農業的土地會更多。”陳哲淵認為,隨著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扶持政策的進一步釋放,各類流程的進一步規范,更多資金、資本就會介入休閑農業。如果產業盤子越做越大,更多人才也會進入該行業,休閑農業在廈門就將迎來黃金發展機遇。
的確,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更多的廈門鄉村開始了對盤活利用村集體資產的探索。市委、市政府根據以往的改革經驗和廈門的實際出發,從頂層設計入手,于2017年12月印發出臺《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率先對改革進行了具體部署;市農業局等九部門緊隨其后,聯合印發了《關于轉發國家九部委局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對清產核資工作進行了更加明確的時間進度和工作安排。3月15日前,我市六個區對應的改革實施方案和清產核資工作方案就已全部出臺。在制度落地的基礎上,我市又快速建立起負責推進改革的機構,成立廈門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小組,由市農業局牽頭,市財政、國土等8個市直部門擰成一股繩,迅速在各自的職責框架內啟動各項工作。此外,全市六區分別成立了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分管副區長擔任組長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小組,對轄區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清產核資工作進行全面指導和總體協調。
在政策、制度和機構落實到位后,市財政安排的經費也迅速到位,通過購買服務展開的全市清產核資工作率先啟動。可以說,科學的規劃和完善的保障制度為我市率先全省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監督通報機制
明確“一月一通報”“一季一督查”
為了啃下改革這塊“硬骨頭”,我市建立了十分嚴謹的監督通報機制,力求提升工作效率,在有序進行的前提下為改革提速。今年3月份出臺的《關于建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度通報和督查機制的通知》,明確各區工作進展情況要“一月一通報”。廈門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廈門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分別于4月份和8月份開展“一季一督查”,并根據督查結果下發季度督查通報,對督查中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跟蹤,落實整改到位。
不僅如此,為了加強干部對改革緊迫性的認識,市委組織部直接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列為市對區黨政領導班子的實績綜合考評內容,市政府將改革工作列入市對區2018年度績效考核,并分別設置了明細考核指標,以督查考核推動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實。市農業局、市聯席辦工作人員還定期到各區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進行指導,并深入調研,為區、鎮(街)、村(居)干部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員解疑釋惑。
加強培訓宣傳工作
讓群眾了解改革能帶來紅利
實事求是地說,雖然有一些改革的成功經驗在前,但要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并非易事——時間緊、任務重,主管部門認為,要讓工作順利進行,最關鍵的還是要盡可能地先獲得更多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對此,我市采取的做法是從內部宣傳培訓入手,先讓“自己人”把政策吃透,再由這些扎根農村的一線基層工作者去解釋、去說服、去帶動、去引領,形成推動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從2017年底開始,我市就邀請農業部專家來廈講課,對涉及這項工作的干部進行政策解讀培訓。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市級主管部門,還是區級的負責單位都紛紛開展各類以改革政策和清產核資業務為主題的培訓。隨著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進入尾聲,下半年我市又再度舉辦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報送系統和組織登記賦碼管理系統操作培訓,提前為下一步清產核資數據的錄入和頒發組織登記證書做好準備。
改革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對廣大農戶,改革宣傳更要接地氣、入人心。從去年年底開始,市農業局在《廈門日報》等主流媒體以及廈門三農網上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和全市產權制度改革進程進行廣泛宣傳。全市統一印制《致農民一封信》、資料匯編、宣傳光盤,同安區還專門制作手冊進村入戶,各區在村莊內設置改革宣傳欄,通過掛橫幅、貼海報、流動宣傳車進村宣講等群眾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讓農民積極關注和參與。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還通過接聽市長專線,向農民解釋政策重點和難點。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廈門的改革政策宣傳不是一味的高歌猛進,而是更注重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滲透、去傳播,讓群眾充分了解改革能夠帶來的紅利,從而真正去理解、去認可、去支持,催生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
政策解讀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難點多,涉及的人員廣。今日,市農業局就群眾關心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問題通過本報進行詳細解讀。
為什么要進行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答:簡單來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通過資金的核實、股權界定、股權量化、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等程序,將農村集體經營性的資產量化到村集體成員,發展多種形式的股權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為集體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從而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我市進行農村集體產權
制度改革有什么計劃?
答: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全市需進行改革的村(居)共318個,其中行政村155個,“村改居”社區163個。
廈門計劃于2018年全面推進并完成全市所有村(居)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2019年將全面開展有經營性資產的村(居)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并于2019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同安區是2017年全國、全省改革試點區,2018年要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我市進行農村集體產權
制度改革有什么要求?
答:按照《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必須正確把握改革方向,堅守法律政策底線。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尊重農村群眾意愿,因地制宜地有序推進,堅持黨的領導為原則,通過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充分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
的對象、范圍是什么?
答:首先,按照摸清集體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資產流失的要求,清產核資要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核查。
清產核資的對象是全市轄區內含有集體經濟的所有村(居)及其村民小組。
清產核資的范圍是農村所有賬內賬外的集體資產,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非經營性資產。
過程中必須重點清查核實的是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對經營性資產的清產核資,重點是明晰集體產權歸屬并作價,資產價值可采取按資產賬面價值進行登記,也可進行價值重估,無原始憑證的資產要進行資產估價。
如何保障農民的
集體資產股份權利?
答:我們要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記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信息,出具股權證書。股權以戶或人為單位發放股權證書,作為其占有集體資產股份、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和承擔義務的有效憑證。
要強調的是,股權管理是按照“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的原則,提倡實行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的方式,新增人口主要通過分享家庭內擁有的集體資產權益的辦法,按章程獲得集體資產份額和集體成員身份。情況特殊的村(居)、村民小組可明確一定條件和范圍內的變動,但需報經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并報區農業主管部門同意。
我們也要探索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有償退出條件和程序,現階段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不得突破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可以在本集體內部轉讓或者由本集體贖回。內部轉讓要防止一股獨大,個人持股比例上限必須由村(居)改革章程明確并報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同意。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