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首批推出158個病種 4月起市民看病將明碼收費
收費更透明
臺海網3月15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許多居民會有這種經歷:同樣是闌尾炎手術,A醫院和B醫院收費差了不少,是哪家醫院多收費了嗎?今后,在廈門公立醫療機構看病將“明碼收費”。廈門市首批推出158個病種進行按病種收付費改革,將于2018年4月1日起執行。昨日,廈門市醫療保障管理局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記者從廈門市醫保局價格處了解到,按病種收費標準包含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的,含診斷、治療、手術、麻醉、護理、床位、藥品及醫用耗材等各項費用。除了列入“除外內容”的耗材,以及超出普通病房標準的床位費部分可單獨收費外,醫院不得另收其他費用。
這次廈門首批推出158個病種進行按病種收費改革。這些病種是在國家按病種付費推薦目錄和省級醫院已實施的病種中,選擇臨床診治方案成熟、質量可靠、費用穩定,實際診療人數較多的住院常見病、多發病來開展按病種收費改革。
廈門所有二級及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除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外)統一實行按病種收費。凡主診斷、主操作符合實行按病種收費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及自費患者均應納入按病種收費范圍。
病種收費標準內的費用及可另行收費的醫保目錄內醫用耗材且在最高支付限額以內的費用,均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根據我市現行的醫保規定予以支付。廈門市按病種收費實行差別化的收費政策,按照醫院級別(三級、二級)分檔確定收費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因合并癥、并發癥或患者病情較重、體質特殊等原因,導致實際發生醫療費用明顯偏離病種收費標準的病例,醫院可按規定程序退出按病種收費,仍按原收費方式結算。
市醫保局價格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實行按病種收費改革,將醫療費用的付費方式由后付制變為預付制,是進一步引導公立醫療機構加強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上漲,減輕患者負擔的重要手段。
對患者而言,住院確定診斷及診療方式后,即確定了本次住院所需的醫療費用,明明白白付費;對醫院而言,藥品、耗材、檢查檢驗等由利潤變為成本,能激發醫院的內在控費動力。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時間:2018年4月1日起執行
內容:涉及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2725項,占全部醫療服務項目的43.92%
變化:調降了儀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類項目
調升了綜合診療類、醫技診療類、臨床診療類、中醫和民族醫診療類項目
資源更豐富
今年內建成20個名醫工作室
高位嫁接優質醫療資源,如何讓名醫留下來,實實在在服務于百姓?昨日,廈門市政協無黨派界別活動小組組織委員開展了關于“補齊醫療短板,提升醫療水平”的考察,委員們先后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參觀了兩家醫院的門診、病房、科室等,對“市校合作”模式、高位嫁接優質醫療資源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廈門市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姚冠華說,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不僅只解決床位、醫生人數問題,關鍵是要能在廈門看好病。在市委市政府相關政策的配合下,今年我市將加大醫院人才培養。
據了解,市兒童醫院成建制委托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管理,開業3年多來,發展迅速,已成為福建省有重要影響力的兒童醫學中心。19位國內兒科相關專業領域一流的專家,受聘于醫院,服務廈門廣大兒童。
今年1月8日全面開診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在國內首創“同質化”管理,上海復旦中山醫院派遣約110名資深專家常駐廈門,分別擔任臨床、護理、醫技和行政的管理者及業務骨干,其中不少是國內“一號難求”的大牌專家。
那么,如何讓名醫留下來?姚冠華透露,今年我市將計劃建設20個名醫工作室,以團隊模式,開展對外服務,更大程度利用名醫資源。
據悉,今年我市將加大對一批專科、專病學科的建設,爭取3到5年內,讓我市部分專科超過省級重點專科。
委員們表示,除了高級的技術,來到廈門的大專家們,同時把崇高的醫德帶過來,重塑病人對醫生的尊敬感。
價格更合理
4月起2725項服務價格有變化
晨報訊(記者蔡櫻柳)昨日,記者從廈門市醫保局了解到,市醫保局會同市衛計委制定了《廈門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于今年4月1日起執行。
《方案》涉及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2725項,占全部醫療服務項目的43.92%。調降了儀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類項目,調升了綜合診療類、醫技診療類、臨床診療類、中醫和民族醫診療類項目。以2016年項目例數進行測算,升降金額相抵后基本平衡。
《方案》以廈門市二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為基準,市三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適當上浮,市一級及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適當下調,拉開三級、二級、一級及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差距。
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解讀,本輪價格調整以“重技術、重勞動、輕設備”為導向,通過不同板塊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升降調整,使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結構更加合理,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優化醫療機構收入結構。
本輪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實行最高限價管理模式,適當拉開不同等級醫療機構間醫療服務價格差距,形成醫療服務分級診療價格體系,引導患者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
救助更有力
7月起整合統一保障標準
晨報訊(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徐克)近日,《廈門市醫療救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將于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民政局了解到,《辦法》主要做了以下政策整合。
一是整合保障對象,將原三類醫療補助對象、四類醫療救助對象整合調整歸為五類醫療救助對象。原四類醫療救助對象保持不變,第二類救助對象增加革命“五老”人員遺偶;原醫療補助對象中的殘疾人(重度)整合到第二類救助對象,殘疾人(非重度)統一調整為第四類救助對象;其他醫療補助對象,調整為第五類救助對象,并增加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且符合條件的職業病病人。
二是整合并統一保障標準。第一類救助對象救助比例保持100%,年最高救助金額不封頂。第二類救助對象,救助比例統一調整為95%,年最高救助限額統一調整為13萬元,其中門診救助3萬元,住院救助10萬元。第三類救助對象救助比例統一調整為85%,年最高救助限額為12萬元,其中門診救助2萬元,住院救助10萬元。第四類救助對象救助比例保持75%,年最高救助限額保持12萬元不變,其中門診救助2萬元,住院救助10萬元。第五類救助對象,起付線統一調整為1500元,救助比例統一調整為50%,年最高救助限額門診、住院救助合計保持1萬元不變。
三是完善服務手段。對象管理由民政、計生、殘聯等各部門認定各類對象后,人工提供給民政部門手工錄入醫療救助系統;調整為由醫保經辦機構升級現有醫療救助系統,自動對接各部門醫療救助對象數據信息。結算方式由醫療救助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醫療補助費用由個人到醫保經辦機構前臺審核結算,民政部門、醫保經辦機構分別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調整為統一“一站式”即時結算,資金由醫保經辦機構參照醫保資金結算方式,一并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原標題:廈門首批推出158個病種 4月起市民看病將明碼收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15位“教練”現身廈門分享抗癌歷程 300多名患者與家屬參與2019-04-03
- 福建發布一批人事信息!涉及廈門、寧德等地2019-04-03
- 陳嘉庚用過的石桌凳玻璃罐來廈 部分精品預計10月21日展出2019-04-03
- 打工妹抱早產兒深夜流落廈門街頭 市民發現后紛紛走向她2019-04-03
- 政銀企合作 債轉股為廈門市重點國企轉型添動力2019-04-03
- 產融對接馬尾基金牽手廈門企業 助力兩地實體經濟發展2019-04-02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啟用2019-04-02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啟用2019-04-02
- 廈門四區公布積分入學細則 各區細則有所不同注意看2019-04-02
- 點贊!廈門市唯一對臺服務試點社區獲國家級榮譽2019-04-02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同安一小車撞進土方車車底起火燃燒2019-04-0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