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火光閃動,眾人屏息關注,秒表滴滴走動——時間到!
經過十五分鐘的焊接比賽,由中鐵十二局廈蓉高速擴建工程A7標段項目部組織的“智能焊接人機大戰”得出了結果:智能焊接機器人安特森(ARTSEN-CM500)完成全部焊點,而焊工焊接完成機器人的一半不到焊點。
安特森用更短的時間,以更高的工藝水準,完成了整個鋼筋構件的焊接工作。
圖為現場評審專家檢查
根據現場評審專家的分析:安特森可以精準控制焊縫的長度、寬度及位置,效率更可以達到人工的5-10倍。
說起為什么要引進智能機器人安特森?中鐵十二局廈蓉高速擴建工程A7標段項目部的張乃余書記介紹,項目自15年10月開工,項目經理郭繼林就提出,全力打造“品質廈蓉、工匠精神”的企業品牌,投入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將智能化管理引入高速公路建設,是以創新的方式帶動傳統建筑行業發展,以更高的工藝標準推動工程施工的高效、安全,最終體現的是整個施工團隊的創新意識和匠心意識。
在中鐵十二局廈蓉高速擴建工程A7標段,智能化的管理處處可見——輸入操作數據,智能鋼筋彎曲機器人將自動彎曲鋼筋;掃描二維碼,可以看到半成品構件的設計、生產信息,免去了臨時查找圖紙的麻煩;輕點手機上的“ThinkHome App”軟件,就可以實現T梁的自動噴淋養護,既省人工,又確保每片T梁得到及時養護;出入掃描監控,實現所有人、車數據采集、匯聚、傳輸、歸檔管理……在A7標段梁場鋼筋集成中心、梁場管控中心、隧道施工現場,類似的全智能化作業讓人眼前一亮。
在A7標段的標準化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創新化管理、工藝創新管理這“六項管理法”的統領下,“生態廈蓉、工匠精神”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工地上材料堆放整齊,半成品標志清晰,成品內實外美,工作區內工人不多卻井井有條。工人們紛紛表示,智能化設備提升了工藝技術,解決了人工難控制的問題,更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效,而“六項管理”的實施,更將整個高速公路產品變成他們最為驕傲的作品。
張乃余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作為大型國企,團隊有責任和義務不斷提升建設水平,用更精良的工藝技能、更科學的管理體系、更具匠心的建設產品造福八方。”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