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后的“第五立面”美觀整潔
建筑屋面,是泉州古城形象的重要部分,也被稱為“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去年4月起,鯉城啟動“第五立面”品質提升行動,率先對中山路及29條街巷改造項目周邊建筑進行整治,覆蓋范圍達0.9平方公里,著力打造古城首個“第五立面”整治示范區。截至目前,已完成353宗房屋“第五立面”修繕,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古城形象持續優化。
考慮宜居 盡力保障居住防水、隔熱功能
“主要對中山路及29條街巷改造項目周邊建筑存在的彩鋼板房、違規搭建、廢舊廣告等問題進行整治。我們從區、街、居三個層面全面動員、全員發動、全力推進。”鯉城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先清理、再設計、后修塑”思路,循環滾動、閉環推進。在整治過程中充分考慮房屋的宜居性和舒適性,針對建筑類別和實際情況設計施工方案,建立施工單位名錄庫和施工、監理機制,聯系委托5家資質深、技術硬、口碑好的修繕施工單位進行屋面修繕,并協調施工單位為民謀利,盡量降低修繕費用。
針對屋面鐵皮搭蓋拆除后存在的破損屋面漏雨問題,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由施工單位進行統一規范修繕、塑形,在保障整體建筑風貌的前提下,盡可能保障居住日常防水、隔熱功能。“同時加強‘兩違’巡查,及時制止房屋業主私自搭建陽光棚和琉璃瓦材質的屋頂等行為十多次。整個過程都堅持修繕原則和標準,積極商請市級單位匯總相關申請手續,對完成古城‘第五立面’修繕并經竣工驗收合格后按程序給予業主修繕補貼,保障群眾居住安全。”
因“頂”制宜 不同屋面分類細化修繕
近日,《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整治修繕導則》發布,除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外,為泉州古城范圍內既有屋面的整治、修繕和提升提供科學指導。“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具有延伸較廣、形式多樣、現狀復雜的特點。在屋面樣式上有平屋面、坡屋面和平坡結合屋面等特征;在屋面結構上有傳統木結構和現代混凝土結構的區別。”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導則》針對泉州古城范圍內既有建筑特點,對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建筑提出分類引導建議;以制定圖則作為細化提升工作的切入點,為不同樣式、結構、修繕要求和功能使用需求的第五立面制定安全實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整治修繕圖則。
下一步,鯉城區將根據圖則化修繕指導,分類引導、因“頂”制宜,根據《導則》提出凈化、序化、彩化和綠化的“四化”要求,規范牌匾標識凈化建筑立面;開展序化工作,對屋面太陽能熱水器、空調主機等附屬設施進行歸類有序擺放和隱蔽處理;調整與傳統風貌相沖突的屋面色彩和材質,優化第五立面整體形象;對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筑屋頂實施“屋頂鋪綠”,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生活品質。(記者 殷斯麒 通訊員 蔡明思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豐澤南埔山片區改造項目穩妥高效推進2021-11-03
- 廈門思明區湖濱片區改造項目24日啟動預簽約 2020-10-12
- 泉州西郊片區改造項目 征遷工作完成近九成2017-06-1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戰疫:中國電信兩條戰線勇作為2022-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