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 通訊員 謝仰進)“雙減”政策下,如何向課堂要效率?如何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如何讓課后服務的內容更豐富?
記者從泉州七中了解到,該校通過優化課堂教學、優化作業設計、優化課后服務等“三優”措施,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以“三優”促“雙減”,落實“雙減”政策,賦能五育并舉。
泉州七中黨總支書記、校長吳鵬飛介紹,“雙減”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該校將以“雙減”為契機,讓減負與增效并進,讓教育回歸本真,讓學生學習與成長同行。
優化課堂教學 課內學好學足
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與學生正聊著最新的時事,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闡述所了解的時事要聞;英語課上,學生分組,同步強化口語練習;學校籌建中草藥園,生物老師讓學生收集適合南方種植的草藥品種……
“只有讓學生在課堂內學好、學足,使教學質量提升走上快車道,才能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雙減’才能真正落地”。泉州七中張老師稱,作為老師,他在課堂上側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為中心,重視差異,探究“學的課堂”。
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助力“雙減”政策的“減壓線”。為此,泉州七中修訂完善了《泉州七中課堂教學管理辦法》、《泉州七中教學管理工作規范》、《泉州七中集體備課實施方案》等系列制度規范,要求全體教師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構建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幫的良好教學生態。
優化作業設計 減量不減質
走進泉州七中,你會發現每個教室設有一個作業收集箱。學習委員們每天都會登記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量及批改量,投放于該作業收集箱。每天,學校有專人檢查各科教師作業布置情況,由教務處監督,及時對作業量過多的學科進行干預,確保作業適量,難度適中,從制度上落實“減負”。
這是泉州七中實行作業量反饋的方式之一。據了解,學校提出實現作業減量不減質,從優化作業設計這個源頭入手。學校一面抓研究,幫助教師提升作業設計能力,一面抓監管,促使教師作業設計更優化。
泉州七中初中部教務處主任朱國暹介紹,落實作業減量不減質,學校從制度頂層設計,把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價的指標之一,進一步激發教師的鉆研熱情。同時提出標本兼治,從作業的管理、作業總量控制、設計分層布置、規范作業批改反饋等方面優化作業設計。
記者隨機采訪到,目前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后服務時間,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據了解,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學生,學校要求家長配合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同時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說明情況(可以手寫小條、微信留言等方式)。第二天老師會針對性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加強學業輔導,提出改進策略,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根據作業管理制度,老師對作業進行全批全改。
優化課后服務 五育并舉齊推進
秉持“全面覆蓋、按需托管、彈性放學、個性發展”的課后服務原則,泉州七中全面科學規劃“1+X”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其中“1”為基礎課程的課業輔導;“X”為特色課程,精準建構兩類課程并舉的服務架構,建設科學、高效的課后服務學堂。
據了解,利用課后延時服務,學校根據學生作業完成速率的差異,進行面批指導,釋疑解惑、因材施教,實現培優扶弱兩不誤。通過采取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
每天下午5點多,你會發現,泉州七中的孩子們活躍于球場、科技創新、勞動、文藝等活動場所的身影。
原來,學校全面推行“基礎托管+提升拓展”課后服務模式。“基礎托管”階段主要用于指導學生自主作業、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教師答疑等學習活動。“提升拓展”階段,學校要結合學校資源、學生需求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科技、勞動、實踐、閱讀等活動,培養學生興趣特長。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促進學生多樣化、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從而增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時隔多年 泉州七中“天文學社”又來了2020-11-04
- 泉州市區四所一級達標高中自主招生方案公布2018-04-02
- 燈榮路泉州七中學生公寓旁邊 焚燒垃圾熏壞居民2016-10-1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晉江市衛健局聯合泉州戒毒所舉辦毒品危害與艾2021-12-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