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結合自身實際,出臺貫徹省委《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部署和《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著力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落實同等待遇、深化泉臺交流合作,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探索新路。
應通盡通 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進一步暢通,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若干措施”在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推進新興產業合作、重點項目發展以及泉臺金融、農業、貿易合作等領域,探索拓寬新路徑。
關鍵詞 新融合
創新產業融合模式。以臺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為目標,積極引進臺灣生產性龍頭企業、百大企業和上市公司來泉設點布局。對龍頭類、示范類重大臺資項目優先給予用地指標保障。
關鍵詞 新產業
新興產業深度合作方面,做優做好泉州“芯谷”一區三園,在泉州臺商投資區組建石墨烯產業聯盟,爭取在兩岸新材料產業合作上有新突破。
關鍵詞 新業態
推進重點臺資項目穩步發展。鼓勵臺資企業在泉投資醫療健康產業、會展服務、養老服務、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推進“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城市”建設。
關鍵詞 新金融
提升對臺金融合作力度。繼續推動臺資企業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支持在泉金融機構開通臺灣地區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支持泉州有資質的民營企業打造臺灣征信查詢服務平臺。鼓勵在泉臺資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等。
關鍵詞 新農業
推動惠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業技術交流推廣中心等平臺建設。推動泉臺農業機構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建立常態交流機制。
關鍵詞 新模式
提升對臺貿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泉臺通關合作新模式,推廣實施“源頭管理、口岸快放”和“零等待”。爭取泉州對臺小額貿易試行優質品牌“先放后檢”監管。
關鍵詞 轉型升級
支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將臺資企業納入我市對企業政策支持和服務范疇。支持臺資企業與大陸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關鍵詞 基礎設施聯通
加快兩岸直航港口和對臺深水泊位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推動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增加對臺航線航班,支持泉州港航企業申請對臺海上直航集裝箱班輪運輸航線。
關鍵詞 資源互通
做好向金門供水源頭全流域的環境保護,加強輸水管道維護,規劃第二供水通道。
關鍵詞 行業標準共通
推進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爭取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內開展對臺醫療執業資格和等級采認工作。
關鍵詞 平臺構建
支持臺資企業在泉設立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共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
同等待遇 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
為推進在泉生活、工作、求學的臺胞臺企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進一步落細落深,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若干措施”著眼于環境打造、社保管理、工作崗位提供以及就業等方面提出新舉措。
關鍵詞 住房保障
對已在泉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可享受泉州市屬地居民同等購房政策。其中,在中心市區(鯉城區、豐澤區、泉州開發區)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且在全市范圍內無住房的,可參與中心市區剛需搖號購房。符合條件的在泉臺胞還可以同等申請保障性住房。
同時,推動臺胞在泉使用臺灣駕駛證和便利換領大陸機動車駕駛證。
關鍵詞 社保
對在泉臺胞參加“五險一金”實行分類管理,在泉臺胞與本地居民享有同等醫療服務待遇,在公立醫院開通臺胞就診“綠色通道”。對已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可申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同等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將符合條件的臺灣職工納入工會職工醫療互助范圍。
關鍵詞 就業
擴大事業單位招收臺胞規模,根據臺胞意愿和單位需求靈活使用編制。建立臺灣青年創業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
關鍵詞 就學
臺胞子女在泉接受學前教育,就近就便安排到優質公辦幼兒園。就讀義務教育的,在泉州優質學校預留一定比例的學位,由居住地所屬縣級教育部門按志愿統籌就近安排優質學校就讀。
關鍵詞 人才引進
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試行“誰用人,誰評價”的臺灣人才自主評價模式。
臺灣教師可按規定來泉從事基礎教育階段教學。安排專門周轉編制用于引進臺灣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可采取直接考核等方式公開招聘入編內管理,與我市事業單位人員享受同等待遇。中小學和幼兒園引進的臺灣地區教師薪酬待遇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繼續面向臺灣同胞招聘醫師,聘用的臺灣醫師在臺灣地區取得的學術成果納入工作評價體系。推動持臺灣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并已從業1年以上的臺胞在我市執業。
關鍵詞 法律援助
加大涉臺糾紛調解、開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推動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設立臺胞權益司法保護中心、審判服務中心。
關鍵詞 基層治理
推廣臺胞參與社區建設管理試點,鼓勵各級社會組織招聘臺灣社工。
鼓勵臺灣團隊參與我市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美麗鄉村規劃編制或方案設計、古建筑保護修繕設計等工作。
文化交流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加強泉臺民間交流,推動優秀文化雙向交流,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與感情。
關鍵詞 民俗活動
持續辦好祖地文化交流活動。重點實施以閩南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對臺交流。
厚植臺灣同胞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持續用活島內信仰文化,改善提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交館等涉臺譜牒文獻對臺交流功能。持續辦好閩臺“三同”(同名村、同宗親、同禮樂)文化節,深化泉臺同名同宗村交流。
關鍵詞 文化交流
推動泉臺兩地劇團社結對交流、互派駐點和跟班學習。開展泉臺“名師帶高徒”活動。支持地方文藝院團招聘臺灣藝人。
支持設立泉臺青年微電影(網絡節目)創作交流中心、閩臺兩岸影視音樂孵化基地。
關鍵詞 業界合作
加強泉臺旅游業界合作。聯合澎湖、金門同業推廣海峽旅游品牌和線路產品。在臺灣開設泉州旅游形象店。
拓展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鼓勵泉臺開展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特殊教育合作。推動開展“校校企”合作。支持泉州高校與臺灣高校實施聯合辦專業和課題合作研究。(記者 蔡紫旻)
原標題:泉州出臺貫徹省委《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的若干措施 營造良好環境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曾少林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展開幕2019-06-29
- 臺灣參訪團赴漳州開發區 促混凝土科技交流合作2019-06-29
- 第四屆海峽兩岸新媒體原創文學大賽在北京頒獎2019-06-28
- 臺灣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傳播項目 落戶平潭自貿區2019-06-27
- 調查顯示:臺灣逾90%應屆畢業生考慮到境外工作2019-06-25
- 海峽兩岸近500名嘉賓將于7月8日在北川祭祀大禹2019-06-25
- 第三屆海峽兩岸書院創新與融合論壇舉辦2019-06-24
- “6·18”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大會漳州分會舉行2019-06-21
- 兩岸快評:臺灣真的可以信賴美國的承諾嗎?2019-06-20
- 受少子化影響 臺灣多地小學現“1名畢業生”景象2019-06-20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市區中山路綜合提升工程開展防汛應急救援2019-07-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