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年婚姻禁錮破除 戀愛9年的有情人等來了祝福
昨日上午,聯星村、聯山村在南安市七社小學禮堂里舉辦“解除舊制陳規,倡立互通婚姻”儀式,蔡天發可以公開地牽起穿著紅嫁衣妻子的手,接受所有來賓的祝福。
南安詩山聯星村、聯山村舉辦“解除舊制陳規,倡立互通婚姻”儀式——
海峽網訊 (泉州網記者 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 蘇穎寶 文/圖)不知從何時起,因何原因,南安詩山鎮聯星村、聯山村的林陳兩姓及林蔡兩姓互不通婚。老人們說,他們的爺爺奶奶小時候就聽長輩提過此事。盡管村里的道路、橋梁、學校等公共設施修建和其他社會事業,3個姓氏的鄉賢均齊心協力、共同出資,可“不能通婚”這條底線一直無人觸碰。
聯星村的蔡天發和林雅萍在戀愛初期時,就一直擔憂著。他們好不容易說服父母,并領了結婚證,卻在長達7年的時間內無法辦理結婚儀式。他們內心留有遺憾,父母、親人亦背負左鄰右舍“違背老祖宗規矩”的指責。
昨日上午,聯星村、聯山村在南安市七社小學禮堂里舉辦“解除舊制陳規,倡立互通婚姻”儀式,蔡天發可以公開地牽起穿著紅嫁衣妻子的手,接受所有來賓的祝福。
三個姓氏的代表在儀式上握手言和
蔡天發和林雅萍終于等來了所有人的祝福
9年前自由戀愛 結婚儀式拖了7年
會場第一排,30歲的蔡天發和31歲的林雅萍緊挨坐著。蔡天發穿黑色西裝,林雅萍著紅色禮服,化著美麗的新娘妝。當儀式進行到請新人上臺接受祝福環節時,兩人緊緊地牽著手上臺,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臺下,他們7歲的女兒也與大家一同鼓掌。
聯星村藍田自然村的蔡天發和同村泮嶺自然村的林雅萍是初中同學。2010年的一次初中同學會上,再度碰面的二人交換了聯絡方式。越聊越投緣,當年,他們確認男女朋友關系。
“從小我就知道林蔡兩姓不能結婚,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老規矩。因此,當我把情況告訴爸媽時,他們很是驚訝,并勸我們不要再繼續交往了。”林雅萍回憶道,當時她和家人內心都很難受。經過她長達半年的說服,相對開明的父母才松了口。蔡天發的家人也是勉強同意。但有一條是鐵定的:不能公開辦結婚儀式。2012年,夫婦倆領了結婚證,一同到深圳打工,同年女兒出生,只有節假日才回老家。
“領證后,村里總有些閑言碎語,家人都頂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倆也特別想得到大家的祝福。”她說,這次儀式,終于完成兩家人心愿,他們的內心也輕松了。
先人因糾紛立規矩 40多年前欲廢除受阻
百年來,蔡天發夫婦是聯星村蔡、林兩姓第一對喜結良緣的夫婦。在他們之前,許許多多熱戀的情侶無法走入婚姻殿堂。“我知道的就有七八對被拆散,”聯星村黨支部書記陳東榮介紹,聯星村人口4800多人,有林姓的泮嶺、新樓自然村,陳姓的杏塘自然村和蔡姓的藍田自然村,以及小部分吳、謝姓村民;聯山村均為陳姓,和聯星村的陳姓屬同一個祖宗。“只有林、陳和林、蔡不能通婚,陳、蔡以及吳、謝都可以自由通婚。”
究其原因,已找不到任何記載。“也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村民口口相傳,林姓先人和陳姓、蔡姓先人曾因山林、田地和水利糾紛多次發生械斗而結仇,并立下林陳、林蔡互不通婚的規矩。”今年60多歲的南安市林氏源流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林瓊瑜說,他的祖父母小時候便聽長輩說過,因此推斷這規矩至少要追溯至100多年前。“上世紀70年代,有村民曾想啟動儀式廢除,奈何當時大家的思想觀念不到位,受制于種種阻力難以推行。這次儀式,背負了好幾代人的愿望啊!”
“移風易俗樹新風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他說,去年開始,聯星村、聯山村幾個自然村的有識之士便多次聚會,反復論證、商討,達成共識:應該摒棄歷史恩怨和相關的陳規舊制,倡導互通婚姻,為子孫后代開啟通往幸福的大門。
破除不通婚舊俗 為“禁婚”宗族樹榜樣
儀式上,93歲的蔡金港、91歲的林瑞勝和83歲的陳金盞,代表3個姓氏的村民握手言和。兩村不少平日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鄉賢紛紛回鄉,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聯星村、聯山村的村干部和卓有見識的父老鄉親,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了一件實事,更為子孫后代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大事。”詩山鎮黨委副書記傅培坤說,這也將成為有類似“禁婚”歷史的宗族學習的榜樣。
“延續幾百年互不通婚的陋俗得以廢止,村民心頭的思想桎梏得以解除,林、陳、蔡三姓再通情緣,這是南安市移風易俗工作上的一件好事。”南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烏南表示,南安市正在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大力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勤儉節約,文明生活,樹立新風。聯星村、聯山村破除百年不通婚的陋俗,是順應時代變化、緊跟社會進步、響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表現,值得稱贊弘揚。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度假”圍頭灣海2019-05-05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