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造生態聚人才 泉州人才發展指數 居全省第一檔次
今年泉州將以落實改進人才服務若干措施為突破口,持續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海峽網4月22日訊 (泉州網記者 吳宗寶)“營造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心無旁騖做強實體經濟”,人才支撐是關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把“促進人才與發展相匹配”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重點專項之一,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縱深推進人才“港灣計劃”,造優人才發展環境,有效聚集各方面優秀人才,人才發展指數在全省設區市中位列第一檔次。
吸引人才,政策是關鍵。如何為人才提供更加精準的政策“紅包”?泉州堅持高層次人才、基礎性人才并重,從安、居、樂、業切入,從關鍵小事抓起。針對高層次人才需求,泉州配套出臺包括資金、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健、公共出行等20項工作生活待遇,其中,對泉州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按人才的不同層次,最高可享受市本級200萬元補助、80萬元購房補貼;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最高可享受300萬元經費支持。針對基礎性人才,泉州出臺鼓勵產業急需高校畢業生來泉就業創業意見,推出安居補助、租房服務、購房傾斜、創業貸款、放寬落戶限制等11項優待。此外,泉州還對縣域特色產業人才、海外人才、臺灣人才、青年創業人才予以相應政策支持。
人才選擇到一座城市,并最終留下來,考量的是全要素的平臺支撐。為更好地吸引、服務、留住人才,泉州積極打造人才公共服務、人才培訓、產學研融合、投融資、科技成果交易、人才中介服務等六大平臺。其中,泉州大力倡導“企業+科研平臺+人才”,扶持引進“大院大所”,支持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等13家科研“龍頭”跨界抱團成立人才創新共享聯盟,支持企業建設技術中心、研究中心、實驗室,以及院士、專家、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平臺,鼓勵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究機構,就地吸引使用人才。目前,全市已有省級以上人才平臺300多個。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優化人才生態的治標之舉。泉州堅持“松綁”“放權”,不斷改進人才評價方式。特別是探索企業自主評價人才,首批確定安踏、恒安、九牧等31家納稅額超千萬元的規上企業開展試點,讓更多有“實績、有貢獻”的產業人才脫穎而出,享受人才待遇。下階段,泉州還將篩選200家高成長型的中小科技創新企業,定向跟蹤支持,力爭培育出一批科創板掛牌企業。
此外,今年泉州將以落實改進人才服務若干措施為突破口,通過拓展“一站式”辦結,統籌公共服務資源保障,激發市場活力,改善人才社群環境等,持續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責任編輯:黃仙妹
- 一季度泉州進出口同比增長8.96% 民企占出口總值七成2019-04-22
- 泉州中心市區奎霞巷街心公園將開建 保留閩南韻味 方便群眾休閑2019-04-22
- 5月1日12時起,除釣具作業外 泉州漁船開始伏季休漁2019-04-22
-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施以來 泉州市區已查處交通違法4000多起2019-04-20
- 泉州市教育局發文 鼓勵支持中小學校開展對外交流2019-04-19
- 人才供需“兩張皮” 泉州職教院校和企業探索破解方法2019-04-19
- 泉州進一步推進物業管理規范和老舊小區整治管理工作2019-04-19
- 一季度泉州進出口同比增長8.96% 民企占出口總值七成2019-04-19
- 泉州市區奎霞巷將建街心公園 施工方案及圖紙已出爐2019-04-19
- 鼓勵產業急需高校畢業生來泉就業創業 泉州市將舉辦政策宣講會2019-04-1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海外“代購”騙了上百人 泉州破獲系列網絡代2019-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