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6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泉州遭遇高溫“烤驗”
泉州網7月25日訊(記者 吳志明 實習生 陳鈺瀅)連日來,泉州持續遭遇高溫“烤驗”。有網友戲言:“躺在床上是紅燒,加了席子是鐵板燒,下床是清蒸,出門是燒烤,到游泳館被水煮,回來路上被生煎,回到家里還要回鍋。”那么,在這種高溫天氣里,市民在生活起居方面應該注意什么?高溫天氣對農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昨日,記者進行了走訪,并采訪專家了解應對舉措。
燃氣管道安裝工在烈日下作業 (林勁峰 攝)
高溫不退,風扇等家電成了人們消暑的利器。 (林勁峰 攝)
驕陽似火,男子出門也會做好防曬工作。 (林勁峰 攝)
在海邊,游客玩“沙浴”游戲,消暑度假。(張九強 攝)
路上不少行人裹得嚴嚴實實(林勁峰 攝)
突發 小伙跑步暈厥 竟是重度中暑
15日晚,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東海院區重癥醫學科來了一位患者,被送來時,該患者處于昏迷休克狀態,肢體抽搐,雙眼上翻,體溫居高不下。經檢查,醫生確診患者患重度中暑——也就是“熱射病”。經過數小時的搶救,患者才轉危為安。據了解,患者李某來自北方,今年不到30歲,近期剛到泉州參加培訓。當天下午,他參加跑步活動,沒想到跑到第五圈時,突然暈厥。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劉玉琪表示,中暑常發生在高溫、濕度較大和無風的環境中。熱射病是中暑中最為嚴重的類型,病人會出現高熱、頭痛,甚至產生低血壓、心律失常、身體抽搐、意識不清。熱射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嚴重的情況下可以致人死亡。
走訪 市民“全副武裝” 動物防暑降溫
昨日8時許,記者在中心市區刺桐路上看到,不少騎電動車的市民都穿著防曬衣、頭戴頭盔、臉上戴著口罩。市民王女士還戴著墨鏡,她表示,這種天氣不“全副武裝”怕被曬,裝備配齊了又憋得難受,“出門真是需要勇氣啊。”在刺桐路與東湖街交叉路口,園林工人肖阿姨正在對這里的綠化帶進行澆水,她表示,最近幾天持續高溫,她們加大了澆灌的頻率,以防這些花草枯死。
昨日11時許,在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在建工地旁,工人黃師傅跑進附近的一家超市,買了一瓶礦泉水,仰起脖子咕嚕咕嚕喝了起來。“實在太熱了,一會就一身汗,早上帶的水已經喝完。”昨日15時許,在中心市區祥遠路一家餐館門口,工作人員趁著空閑拿著水管正在對店門口的地面灑水,以此降溫。
昨日11時許,記者來到東湖公園動物園,在小熊貓“家門口”,鐵籠子底下一個大風扇正呼呼地吹著。其間,動物園管理員孫偉國打開籠子旁邊的水龍頭開關,涼水從鐵籠子上方水管的小孔中噴灑出來,猶如霧氣一般,經過風扇一吹,一陣涼意襲來。孫偉國表示,動物園里共有30多種動物,小熊貓、白虎、袋鼠、羊駝等動物比較怕熱,他們就采取吹風扇加噴水的方法給它們防暑降溫。“去年用冰塊降溫,但冰塊一個小時就融化了,今年我們結合實際采取噴水的方法給動物降溫。”他說,如果不降溫,動物也會中暑。而在洛江的海絲野生動物世界里,小熊貓、黃尾狐猴的住處都裝上了空調。
天氣 連續發布預警 高溫還將持續
昨日16時55分,市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這是氣象臺連續六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據介紹,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昨天白天我市仍維持高溫晴熱的天氣,氣溫一路飆升,午后部分鄉鎮最高氣溫達37℃以上,德化水口甚至達到40.4℃。預計未來幾天我市仍將維持晴熱天氣,氣溫較高。
“今年的高溫天氣和往年相比具有影響范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溫度較高的特點。”市氣象臺工作人員介紹,21日,我市出現今年以來最大范圍高溫天氣,全市大部分縣(市、區)共80個區域氣象監測站超過38℃,以安溪縣官橋鎮的40.3℃為最高。23日我市也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共56個鄉鎮(街道)超過37℃。
據了解,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稱為高溫,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高溫酷暑)。泉州每年雨季(5~6月)結束后(大約在6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就開始加強西伸,我市正是處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之下,這就是泉州市7月份出現高溫天氣的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公交新增100輛“小白”電瓶車 預計下月投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