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領導”來電喊你去辦公室的騙局,不少市民都已熟知,不過要小心,騙子假冒領導行騙的手法又有翻新。近日,泉州一家單位的不少員工收到“領導”發來的短信,稱自己更換手機號碼,要求員工保存。記者從泉州警方處獲悉,這是騙子行騙的第一步,如果員工保存了手機號碼,不法分子將通過一系列的騙局,誘騙受害者轉賬匯款。
據了解,今年以來,泉州警方已破獲多起假冒領導的詐騙案件,此類詐騙主要通過“領導來電、來短信”或假冒領導在QQ、微信群中發出指令。警方提醒,騙子手法不管如何翻新,但目標都是騙錢,尤其是單位、公司的財務人員,凡是收到涉及錢財轉賬的“領導指示”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方核實,謹防上當受騙。(泉州晚報記者 蘇勇 廖培煌 通訊員 李肇興 文/圖)
【案例】騙子冒充領導 群發換號短信
“張××,這個是我新號碼重新保存一下 ,舊號碼停用。陳××”11月30日晚,泉州一家單位的員工張先生收到手機號碼為“15687857052”的短信,該短信以單位負責人“陳××”的名義發出,聲稱其改號,要求下屬“重新保存一下,舊號停用”。
張先生感到奇怪,領導所使用的手機號碼已經很多年了,怎么會突然改號;其次,領導一般不會直接連名帶姓稱呼他。經與領導核實,并無更改手機號一事,他也沒有發過類似短信。經查,這個號碼屬地是云南的,并非泉州的手機號碼。幾乎同時,單位不少其他同事也收到同樣短信。
為何騙子對單位員工的名字電話等情況如此清楚?員工們猜測,可能是單位內部通訊錄泄露,被不法分子掌握;也有可能是不法分子通過木馬病毒植入某個員工手機,掌握單位員工信息。
那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法分子又將如何行騙?民警表示,假冒領導發來短信的詐騙具體實施手法為:第一步,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手機通訊錄后向聯系人群發短信,聲稱機主更換為新的手機號碼,誘使事主將不法分子的號碼保存為公司老板或領導的號碼。第二步,利用“呼叫轉移”功能,將不法分子的電話自動轉接到老板或領導的真實號碼上,當事主回撥電話時,確是老板或領導接聽,消除事主的警惕。第三步,找準各種理由向財務人員或下屬發送短信要求匯款。
【拓展】“領導”隔空發話 要求員工匯款
事實上,類似的騙局,許多人都遇到過。有的在電話上接到“領導”說“來辦公室一趟”,有的在QQ上接到上司的指令……雖然手段有所不一,但是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受害人相信對方就是領導,過后通過這些社交工具,向受害人借款、要求公務匯款等。
騙術1:電話詐騙型
“小郭,你明天上午到我辦公室來下”,郭女士是晉江一家公司的司機,今年6月14日,郭女士接到陌生電話,對方喊出自己名字,自稱是公司大老板。郭女士所在的公司有多個大股東,她較常打交道的是自己的直屬上司楊總。把不準對方是哪位領導,郭女士下意識地問對方是不是張總,誰知對方馬上提高嗓音“連我都不認識了,看來我們明天是該好好談談。”郭女士便相信了對方是公司領導張總。
“小郭,你幫我準備兩個牛皮信封,我要包紅包給客戶。”隔天,郭女士接到“張總”的電話。郭女士急忙要去買信封,卻又接到“張總”電話稱客戶怕紅包不方便,讓她轉賬給客戶。郭女士先后分三次向“張總”提供的兩個銀行賬號轉賬共13.6萬元。
事后,發現被騙的郭女士向警方報案。接警后,晉江警方經過多方排查,成功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
民警提醒,此類詐騙中,騙子直呼事主名字,以嚴肅、神秘的語氣要求事主“到我辦公室”,隨后又以協助送禮、介紹生意、急用借錢為借口,利用事主多有對上級事情“不便多問”的心理,要求事主向指定銀行賬戶轉賬,從而被騙。
騙術2:QQ微信詐騙型
今年4月20日,公安部A級通緝犯——泉州安溪人吳木星,在南安一租房內被上海、泉州警方聯合抓獲,據公安部刑偵局通報,吳木星伙同他人,通過QQ冒充領導詐騙,涉案金額3995萬元,涉及上海、廣東多起案件。
據公安部刑偵局消息通報,去年11月18日,犯罪嫌疑人吳木星伙同他人,通過QQ冒充上海市某單位負責人,詐騙該單位財務人員490萬元。上海市普陀區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后,派員前往廣東深圳、福建泉州等地開展偵查工作,相繼抓獲張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
與此同時,去年12月11日,深圳某公司財務人員李某,被人通過QQ冒充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詐騙3505萬元,吳木星因涉及該案,再次進入公安機關視線,最終被公安部列為A級通緝犯抓捕歸案。
民警提醒,此類案例中騙子通過QQ冒充公司老板,再以領導口吻騙取公司財務人員的信任,發號指令要求轉賬。而財務人員在未經多方核實的情況下,輕信對方,導致被騙。同時,一些公司日常工作聯系也在QQ上進行存在較大安全漏洞,這是被騙子得手的關鍵原因。而現在微信群中也有騙子下載領導頭像,更改昵稱假冒領導,進行類似的詐騙。
【分析】通訊錄泄露 原因多種多樣
“詐騙手段怎么這么高明,詐騙分子怎么連我們的姓名、職務都知道?”對此,民警表示,很有可能存在單位通訊錄“集體泄密”或者通信工具、社交軟件中毒,才會收到這么有針對性、迷惑性的詐騙短信。
“我的手機一直在手上,我從不用手機登錄不明網站,資料怎么會泄露呢?”多名被“更改手機號碼”的市民百思不得其解。民警分析,除了單位通信系統被黑客攻擊外,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平時買東西時,被商家要求填寫自己或親友的姓名及通訊方式,這是資料泄露的一大途徑;騙子在通訊軟件的群里發病毒鏈接,打上“孩子成績單”“同學聚會照片”“隱私照片”“結婚請帖”等旗號,很容易騙人點開,點開后木馬病毒往往會自動竊取該手機用戶的手機通訊錄等有價值的信息;很多手機軟件都會要求讀取聯系人權限,很難保證其中就有一些惡意App,就此把你的聯系人偷偷出賣;一些手機備份軟件,會把數據備份到各種云端服務器上,而這些云端是有被黑客侵入風險的。
【揭秘】萬變不離其宗 目的都是騙錢
像陳先生的遭遇,雖然只是被冒充發出“改號”短信,但是一旦實施成功,下屬相信了,又會怎么樣呢?民警說,冒充者接下來就要實施詐騙了。如果是詐騙,對方到底想獲得什么?
對此,泉州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和一些辦案民警作出解讀。
“這種騙局,雖然冒充身份去騙下屬或者親友們‘換號’的新開頭,但接下來,其還是要進一步‘借錢’、‘挪錢’應急,本質上還只是老套的‘冒充熟人詐騙’的變種而已。”民警介紹,而且這種方式還更有迷惑性。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收到短信的是下屬,遇到“領導”有事相求,比如領導要求匯款應急或者轉出單位款項,往往不好意思拒絕。
在這種騙局中,一旦成功讓你通訊錄里的下屬、親友們儲存了新號碼(實際上就是騙子的手機號),對方就會給你發短信,用各種借口(比如剛出了個車禍、公務轉賬、忘了帶錢包急著買東西等等)要你匯錢。因為是通訊錄里存著的熟人,不少人很可能礙于情面,電話都不打一個就把錢“借”了出去,或者因為“公事緊急”,就把款項打了出去。
【預防】及時確認身份 轉賬電話核實
那么,怎么預防手機通訊錄等資料外泄呢?民警提醒,一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使用即時通信工具時需多加防范,避免談及涉及資金往來的內容,拒絕下載來歷不明的軟件和資料。二是凡是收到涉及錢財轉賬的QQ消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方核實,謹防上當受騙。
雖然要完全防止自己的手機通訊錄外泄有一定困難,但警方認為,要預防這些信息被盜后可能遭遇的詐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遇到有人發條短信過來自稱手機換號請你惠存的,第一時間致電對方確認身份。如果這個號碼不是你認識的人的手機號碼,更要警惕了。
為何要第一時間確認呢?“如果時間久了,這個號碼一直以領導或者朋友的身份存在你的手機,突然間一天,這個號碼要求你借錢應急之類的,很容易失去警惕。”民警說,另外,可以通過原號碼回撥過去,向親友或領導進行核實。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面向親友、領導進行核實。
詐騙方法萬變不離其宗,其最后,歸根到底就是為了——錢。“不要輕易向陌生的賬號進行轉賬匯款。”民警提醒,涉及錢的問題,再忙再急,也要電話核實下;在QQ好友或者手機通訊錄中,重要人物的重要信息不能寫得太過直白;接到對方電話的時候,不慎將領導的名字脫口而出,接著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再次確認,比如可以委婉地多問幾個關于公司的人和事情,通過詢問對方一些小問題,設法核實對方身份的真實性。
責任編輯:肖舒
- 省領導調研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平臺建設2017-04-09
- 疾病和孤獨是老年人被騙主因 被詐騙者擊中軟肋2017-04-09
- 19歲青年詐騙女留學生 聊天竟聊出真感情2017-04-07
- 廈門男子詐騙女留學生 聊天竟聊出真感情2017-04-07
- 已婚男被情人騙欲跳橋 妻子苦勸父母幫忙還貸終于挽回他2017-04-06
- 女子為看偶像演唱會遇“假黃牛” 付款后被拉黑2017-04-05
- 騙子拎著自己割破的皮包 還說要抵押“名表”2017-04-02
- 震驚!山西一男子詐騙銀行14億 內外勾結偽造印章2017-04-01
- 南京男子騙了表哥3000多萬 大部分買彩票打水漂2017-04-01
- 外賣平臺招聘送餐員疑存漏洞:冒牌送餐員3天詐騙17人2017-04-01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被繼父性侵3年!生理期都不放過 懷孕反遭誣賴2017-04-1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