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高營光 丘啟龍 陳天長) “670公斤,創下福建最高產!”10月31日,在長汀縣河田鎮供銷農場,全國勞模、龍巖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徐淑英揮動著“福香占”現場測產記錄表,激動地向現場的干部群眾和觀看網絡直播的網友們宣布:“福香占”水稻品種單季平均畝產干谷670公斤,創下該品種在福建省的最高畝產量。
聽著現場宣布的這個數字,種植戶傅木清笑開了花:“意料到產量會很高,但沒想到能創紀錄。”
在河田供銷農場,眼前約300畝稻田種的都是“福香占”水稻。傅木清與市、縣供銷社合作,采取“全托管”模式全程機械化耕種,既能降低種植成本,又可提高糧食產量。相比其他水稻品種,種植“福香占”能讓農戶每畝增收300元左右。
“土地肥力好,管理耕作精細,稻株密度適中,而且采用綠色栽培和全程機械化耕作,才有了這么高產的表現。”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現場觀看了測產情況,興奮地分析起“福香占”高畝產原因。
“福香占”是謝華安院士團隊選育的水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福建省審定。該品種具有抗稻瘟病、耐儲存、米質優、適口性好、香味足等特點,2020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優質稻米食味品質鑒評(秈稻)金獎。目前,全省種植“福香占”面積已有20萬畝。
看著自動化收割機在稻田里快速收割稻谷,謝華安向傅木清和市、縣供銷社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你們示范得非常成功,機械化和綠色生產結合得非常好,施肥恰到好處,種出了綠色糧食、生態糧食,這樣的‘有福之米’,老百姓可以放心吃、安心吃!”
據悉,長汀河田供銷農場是龍巖市連片面積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該農場同時作為耕地保護開發和保障糧食安全的示范片,是規模化、機械化和產業化經營的集約地。
讓現場眾人感慨的是,眼前的大糧倉,昔日卻是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水土流失區。
“以前是河床比田地高,所以這里叫河田。”河田鎮黨委書記蔡進偉告訴記者,河田鎮曾是長汀水土流失重災區,種什么糧食作物都難豐收,老百姓深受其苦。
數十年來,長汀人民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堅持,牢記“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殷殷囑托,齊心協力、久久為功,深入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昔日的“火焰山”早已變成了“花果山”和大糧倉。
責任編輯:趙睿
- 龍巖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利用規劃2022-10-25
- 二十大代表歸來后 | 華錦先:要讓村子更美,村民更富2022-10-25
- 又一趟環閩動車來了!全程6小時!2022-10-22
- 講述·我的這十年 | 日子過得比蜜甜2022-10-18
- 福建上杭廬豐鄉:“糧”辰美景稻花香2022-10-17
- 長汀:一顆檳榔芋 十億大產業2022-10-14
- 紀念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大會在龍巖長汀召開2022-09-17
- 長汀紅色交通線上這個雜貨店的“秘密”:老師身份掩護 敲門須有暗號2022-09-16
- 龍巖在全省率先試行區域聯合派出所警務運行模式2022-09-15
- 龍巖在全省率先試行區域聯合派出所警務運行模式2022-09-15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2-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