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李俊杰 陳天長)
初秋時節,閩西老區天高云淡,韶光如畫。
汀江之畔,臥龍山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古柏森森、莊嚴肅穆。
站在新起點,回溯90年前的崢嶸歲月:1932年3月18日,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指示,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長汀隆重舉行。大會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宣布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標志著蘇區的革命斗爭和建設進入全盛時期。長汀成為福建紅色區域的首府,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龍巖傳承弘揚老區蘇區精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巖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臺階;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前兩名。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和中央工作期間先后20次來龍巖考察調研,多次對老區蘇區工作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我們一定要牢記囑托,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龍巖市委主要領導表示。
發展邁大步
走進上杭縣蛟洋工業園區,一批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讓人對這個山區縣刮目相看。
“去年,園區產值410億元,稅收6.93億元,利潤15億元,三個數據均實現大幅增長。”蛟洋工業區管委會主任郭東亮介紹。
多年來,龍巖大力培育發展“5+N”產業,形成了有色金屬、機械裝備、文旅康養、建筑業等千億級產業,契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漸成形。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閩西老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上杭、長汀等為代表的閩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年產值保持高增長,并培育形成了稀土新材料、鋰電新能源材料、含氟新材料等5條產業鏈,2021年產值400億元,預計“十四五”末可達1100億元左右。
今年上半年,龍巖GDP同比增長5.7%,居全省第3位。2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21項高于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上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等11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
民生有溫度
為了讓老區人民早日擺脫貧困,龍巖在全省率先啟動精準扶貧。2016年,市委、市政府就將脫貧攻堅列為全市“三大戰役”之一和第一民生工程進行全面動員部署。
2020年,龍巖提前一年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11.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1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38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多年來,龍巖每年將公共財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領域,每年辦成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績單”:城鎮新增就業23.42萬人;推進教育強市、健康龍巖、長壽之鄉建設,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79所、公辦幼兒園196所,實施醫療衛生項目108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7.8%和98.6%,低保對象、特殊困難人員、低收入家庭全部應保盡保……
老區恰青春,奮進正當時。9月9日,龍巖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龍巖市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行動方案》明確,要加快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創新型城市、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革命老區共同富裕示范市、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藍圖繪就,在打造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征程中,龍巖正劈波斬浪奮力前行。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