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10日訊 (閩西新聞網記者 李吉湖 程璧暉 曾燕福)昨日,在省重點項目——漳平市城西片區湖庫水系綜合治理(高水高排與生態補水)工程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扒渣機、排風機等大型機械設備齊頭并進,工人們加緊進行隧洞挖掘,一派繁忙的景象。
據項目副總工程師王志剛介紹,“高水高排與生態補水”工程是漳平城區有史以來實施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既能防治山洪又能生態補水,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
何為“高水高排與生態補水”?漳平市為何要建設“高水高排與生態補水”工程?
據了解,我省第二大河——九龍江的北溪自西向東橫穿漳平城區,將其分為北岸和南岸城區,北岸城區是漳平市的中心城區,也是舊城區,政府部門、商業中心、學校、鐵路等重要部門和設施分布于此。北岸城區集水面積28.7平方千米,鷹廈鐵路穿城而過,將北岸城區又分為城西片和城東片較為獨立河流水系,其中城西片集水面積14.9平方千米,主要有長北坑溪、菜坑溪、燈籠坑溪等三條河流。
一方面,菜坑溪流域面積僅有9.5平方千米,集水面積大,洪峰流量大,大部分河段過流能力遠小于菜坑溪2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亦小于其2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發生暴雨時,山洪進入城區,受菜坑溪河道行洪能力限制,洪水漫溢出河道,淹沒菜坑溪沿河兩岸居民地。另一方面,城區發生暴雨時往往九龍江北溪亦發生較大洪水,受外江洪水頂托,內澇無法順暢排入九龍江,加劇了城區內澇淹沒程度。如,2010年6月15日洪水,漳平北岸中心城區受淹嚴重,菁華廣場附近居民地嚴重受淹,淹沒水深超過1米,局部區域淹沒水深達3—4米。
“高水高排,顧名思義在地面高程高于洪水位的區域,利用自身排水優勢,自流導入高處的排水干渠而不經主城區。”漳平市水利局局長葉盛壽說,為破解水患,解決城區洪水內澇問題,漳平通過實施“高水高排與生態補水”工程以提高城區排洪排澇標準。除此之外,漳平市未來作為龍巖市副中心城市、濱江生態工貿城市,為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進行山洪防治和生態補水也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必然要求。
據悉,該項目是聚防汛排澇、河湖田水系聯通、生態補水、濕地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分城東片和城西片,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項目于去年4月開工,工期分別為兩年和三年。其中,城東片工程建設項目包括截洪壩工程、進水口工程、排洪洞工程、東坑溪河道整治工程等;城西片工程建設項目包括滯洪湖、排洪隧洞、進出口控制閘、排洪涵洞各一座等。城西項目通過改造漳平市演藝中心對面天然湖庫作景觀湖兼滯洪湖,同時在福滿北路改造天然湖作生態補水湖,將長北坑溪及菜坑溪洪水通過高排隧洞排至九龍江,同時興建生態補水提升泵站,利用排洪隧洞及放水管道作為改善城區內河水質的引水通道,進一步改善內河水環境、生態和景觀。
“搞水利,并非只為水之利,更為人之利。我們將跳出水利搞水利,更加注重水利安全與生態效益、景觀效果的結合。”葉盛壽介紹,項目實施后,漳平市城西片區山洪在高地攔截后直接排入九龍江,實現高水高排,大幅度降低進入城區的洪峰流量,大大減輕城區的內澇壓力,從而較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內河菜坑溪防山洪、排澇標準,確保城區的防洪排澇安全。同時,通過河湖田水系聯通、生態補水、濕地景觀等工程措施,將大大提高整個漳平市城市品位,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郵儲銀行漳平支行加強員工思想政治教育2019-12-31
- 廚藝大賽顯身手 郵儲銀行漳平支行豐富員工業余生活2019-12-31
- 郵儲銀行漳平支行:深化銀團合作,助力小微發展2019-12-27
- 抓好園區建設 統籌城鄉發展—— 龍巖市領導赴漳平市調研2019-12-04
- 漳平市委書記陳論生慰問“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家屬2019-11-28
- 漳平畜禽定點屠宰廠建設項目征拆工作有序推進2019-11-18
- 漳平市長馬勇帶隊深入一線推進征地拆遷工作2019-11-12
- 漳平市頒發首張IC卡道路運輸證2019-11-06
- 郵儲銀行漳平支行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工作2019-11-02
- 郵儲銀行漳平支行開展征信知識進鄉鎮活動 2019-11-02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永定:銀司合作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成效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