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巖連城:深化基層醫改三年 衛生院活力迸發
原標題:連城:深化基層醫改三年,衛生院活力迸發
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揭樂鄉衛生院副院長謝慧琳查看病人恢復情況。
朋口鎮衛生院創建中醫理療室,深受群眾歡迎。
文亨鎮衛生院煥然一新的服務窗口
9月3日下午,記者走進連城縣文亨鎮中心衛生院,只見衛生院內精神病院大樓旁的一塊工地上,一群工人正在忙碌著。“隨著全縣的精神疾病患者都到我們衛生院治療,現有的住院大樓130多個床位已經住滿,急需建新樓。”文亨鎮衛生院院長羅堉華說。
作為連城規模最大的基層衛生院之一,近年來,為了滿足當地及周邊群眾的就醫需求,文亨鎮衛生院先后通過爭取項目資金、自籌等方式建起了精神病院大樓和新的門診綜合樓,門診量、業務量和醫療業務收入都有大幅增長。
這是連城縣2015年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以來,鄉鎮衛生院發展的一個縮影。三年來,連城基層衛生院活力被極大激發,職工收入、門診量、業務收入等同比均至少增長一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局面逐漸形成。
收入分配改革,增添實在的獲得感
2015年8月,龍巖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落實“一歸口、三下放”管理,要求各縣(市、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事、業務、經費和干部任免等進行歸口管理,并落實院長(主任)經營管理自主權,將人事權、經營權、分配權下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激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活力。
借此契機,連城結合實際,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涉及規模設置、人員經費、收入分配、分級診療等多方面措施,一場基層醫療深化改革大幕就此拉開。
“除落實‘一歸口、三下放’改革外,在所有改革措施中,最核心的改革是改革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激發人的能動性。”說起此次改革,連城縣衛計局副局長羅武堂如是說。按照《意見》,此次改革工資收入分配機制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其中,提高院長績效與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額制兩項措施影響最深。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提高院長績效,將院長績效與職工績效密切掛鉤,就是要發揮院長“發動機”的作用。連城逐年對各鄉鎮衛生院進行考核,“考核優秀者,院長績效最高可領取該單位職工平均績效工資的3倍”。2017年,連城各鄉鎮衛生院院長平均獎勵性績效8萬元,最高達17萬元。
院長一人有了干勁還遠遠不夠,發動激發全部醫護職工的精氣神才能讓事情辦好。績效工資總額制就是惠及全體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改革措施。羅武堂告訴記者,此次改革財政保障了基層衛生院醫護人員75%的工資,余下的25%則由鄉鎮衛生院自行解決。此外,改革將財政無補助的各項工資及政策范圍內津補貼歸并,做大績效工資蛋糕,使衛生院有了更大的分配權。
在收支結余的前提下,從醫療服務凈收入中提取不超過30%的收入獎勵金,用于員工績效,“既基本保障了醫護人員的工資,又能鼓勵衛生院多創造效益,從而提高大家的收入”。
提振了精氣神,業務能力顯著提高
文亨鎮中心衛生院距離城區5公里左右,承擔著轄區內3萬余人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它的發展道路與長汀縣新橋衛生院十分相像,發展精神病科,承擔全縣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康復服務。
作為連城規模最大的鄉鎮衛生院之一,在羅堉華看來,除了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最大的變化便是鄉鎮衛生院開始留得住人了。
衛生院全科醫生鄧淑珍的感受最為深刻。2012年,她畢業后進入文亨鎮衛生院,直到2014年,她在衛生院的日子都過得十分平淡。“當時我個人負責的住院病人,一年也就二三十人次,門診量一個月也就100多個病人。”鄧淑珍說,業務量少,醫護人員的收入不高,那些年她的年收入才3萬多元。
一方面是人們大病小病都往上級醫院跑,一方面是鄉鎮衛生院門庭冷清。變化從改革后開始顯現,據統計,2014年,文亨鎮衛生院門診人數3.03萬人次,住院671人次,業務收入377.2萬元;2015年,門診人數、住院人數、業務收入等都有了顯著增長;2017年,該院的門診人數達到5.74萬人次,住院人數2493人次,業務收入1374萬元。
去年,鄧淑珍的門診量達到了6000多人次,住院病人400多人次,相比原來增長了數倍。“原來是上午閑得在大樓外曬太陽,現在是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鄧淑珍笑著說,2017年,她光績效收入就有6萬多元。
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讓醫護人員的收入明顯提高,這也提振了干事精氣神。“從原來遇到難處理的病人就推到上級醫院,到如今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為病人醫治,這是個明顯的變化。”
羅堉華說,收入的提升讓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隨著業務服務水平的提升,業務量也不斷增加,再次促進了衛生院的整體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2015年以來,文亨鎮衛生院一方面投入數百萬元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同時不斷壯大醫護隊伍,從2014年60人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112人,此外對提高業務能力的重視也上升到了新高度。“以前沒錢,大家自然沒有進修機會,現在是鼓勵大家有機會多出去學習,學習期間的績效也不落下。”羅堉華告訴記者,現在院里每年都會派20多人次醫護人員外出學習進修。
據統計,2017年,連城縣基層醫療機構基層職工人均績效為3.6萬元,人均增長2.3萬元。住院人次上,基層衛生院從2014年的6866人次,占全縣比例23.49%,提升到了2017年的21070人次,占比43.26%。改革以來,連城縣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扭虧為盈,4家衛生院獲評“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1人獲評全國鄉鎮衛生院優秀院長,穩定了基層隊伍,既留住了醫生,也留住了病人。
發展特色服務,立足鄉村“基本功”
比起其他的基層衛生院,文亨鎮中心衛生院還將增加一個新特色,那就是醫養服務中心。各鄉鎮衛生院根據實際,開展特色醫療專科服務項目,是各衛生院的一大方向。
相比文亨鎮中心衛生院等大衛生院,揭樂鄉衛生院則袖珍了許多,他們把目光對準了中醫康復,如今院內中醫館的設備已基本齊全,只待引進中醫專科人才,便可以開始為病人全面提供中醫服務。
3日下午,揭樂鄉呂屋村的68歲老人揭衍春,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再次來到衛生院按摩。“我這是多年的老毛病了,時不時就需要按摩,一年還得住兩三次醫院。”由于離城區不遠,老揭之前也沒少跑縣醫院,可這兩年,他卻習慣了到鄉衛生院來。“不僅因為近,而且這里的設備、治療能力也都跟上去了,治我這病沒問題,報銷的比例還高。”
“我們鼓勵各衛生院,主動創新開展婦科、中醫診療、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慢病、精神病防治等特色醫療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羅武堂說。
在居家養老方面的探索即將展開,連城將出臺《“醫嫂護老”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實施方案》,從今年起,推行部分社區(村)幸福院等養老機構試點和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對老年人免費開展健康管理,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滿足老年人不出社區(村)、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到專業醫嫂的照料、護理、保健等服務。
與此同時,連城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不忘立足于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本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鄉村醫生提供的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獎代補”形式購買,“以考促管”,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村級資金池”,明確村、鄉(鎮)的責任、經費劃分。2014年—2017年,連城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連續四年在龍巖全市考核中獲得第一。(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黃水林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推進分級診療制度 助力破解“看病難”2019-03-09
- 龍巖連城8個項目集中開竣工 總投資11.284億2019-01-16
- 國家衛健委:2019年群眾可享受更多醫改實惠2019-01-04
- 看病更方便負擔再減輕 泉州深化醫改工作取得成效2018-11-05
- 三明尤溪: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釋放醫改紅利2018-10-16
- 龍巖連城二氧化硅消光劑項目投產 填補了國內空白2018-10-16
- 醫改18年,福州參保人員猛增近80倍 保障能力由弱變強2018-10-10
- 寧德市新醫改:讓群眾就醫更有獲得感2018-08-31
- 韓國醫協集會 要求政府取消“文在寅醫改”計劃2018-05-21
- 福建龍巖連城:溫室鮮切花 花開致富路2017-12-01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連城發現一枚86年前西泠印社葉為銘先生篆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