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30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蔣豐蔓 通訊員 李澤波 文/圖)
1月28日晚,央視總臺春晚遇上首個“非遺版”春節,精彩不斷。從開場視覺秀《迎福》短短1分鐘展示16種非遺技藝,到壓軸曲《難忘今宵》融入戲腔老歌新唱;從主會場鼓槌翻飛、氣勢如虹的《潮汕英歌舞》,到無錫分會場主持人手中滿是江南韻味的團扇……百余種非遺元素以鮮活的面目出現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眼前,一場文化味滿滿、年味濃濃的盛宴溫暖了屏幕內外的每一顆心。
在福建,非遺與年味的融合也別具一格。2024年12月4日,中國春節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福建的漳州木版年畫、燈彩(泉州花燈)、龍舞(大田板燈龍)等9項與“春節”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同參與申報。2025年春節期間,福建各地推出216場非遺主題活動,為海內外游客和人民群眾打造了一個接地氣、聚人氣、迎福氣的非遺新年。
顯然,從國家到地方,從線上到線下,非遺已經成為當代春節圖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注意力稀缺時代,眾多非遺項目能夠借助春節這一全球性文化符號,以更加集中、直接、生動的方式與大眾見面,其傳播力、影響力明顯增強。這不僅為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更為各地文旅產業的發展、鄉村振興項目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文化傳承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如此,非遺才能真正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讓非遺與春節這對好搭檔繼續“走花路”,還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比如,豐富春節期間的非遺活動形式,鼓勵各地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品牌活動,增強非遺的文化影響力;加強非遺與科技的融合,利用VR、AR、AI等現代科技手段,為非遺的展示、傳播提供新的方式和渠道,增強節日氛圍、豐富節日體驗;促進非遺文旅產業的協同發展,打造非遺主題“年味游”線路等。
責任編輯:肖舒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逛上下杭感受非遺魅力2025-01-28
- 首個“非遺版春節”來了 非遺抖音團購消費激增2025-01-27
- 首個“非遺版春節”來了 非遺抖音團購消費激增2025-01-27
- 非遺賀新春系列展示展演活動拉開帷幕2025-01-27
- 非遺里的“閩式年味”2025-01-26
- 非遺里的“閩式年味”2025-01-26
- 非遺賀新春 精彩伴你游2025-01-21
- 榕臺商會過大年暨非遺老字號年貨展啟動2025-01-21
- “非遺+”添“彩”年貨市場 “花”樣十足迎新春2025-01-20
- 非遺過大年 全球旅行者在榕共享中國年味2025-01-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網絡中國節·春節】福州:春節城市管理不斷2025-01-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