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彷徨無助,都有他們的鼓勵;每一個奇跡的降臨,都有他們的堅守。他們是點燃希望的一團火,是暗夜閃爍的一顆星,是阻擋死神的一道墻,是照進生命的一束光!他們,就是醫務工作者。
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主題為“崇尚人文精神,彰顯醫者仁心”。福州市衛健委和本報聯合推出專題報道,記錄下榕城生命守護者的默默奉獻,見證他們用仁心仁術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讓我們道一聲感謝,向所有白衣執甲、為愛前行的醫務工作者們致敬,致敬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朱凌峰:勇攀醫學高峰 不負患者所托
立秋時節,在福州市第一總醫院泌尿微創與轉化醫學中心,記者見到了科室主任朱凌峰。作為福建省一流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朱凌峰擅長各種泌尿系疾病的診斷和微創治療,并熟練開展各種疑難泌尿外科腔內微創手術、腎移植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前列腺靶向穿刺技術,以及復雜條件下的腹腔鏡手術,專業能力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可。
“每一個病例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醫生想要挽救生命,必須有過硬的本領,而患者的需要,就是醫生不斷精進的方向。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一切為患者著想!”在從醫路上,守正、創新、精益求精成為朱凌峰始終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攀升,特別是最常見的“泌尿三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腎癌),嚴重威脅著百姓的生命健康。
確診膀胱癌后,福安的潘女士堅決拒絕手術,“如果要掛尿袋,我寧死不治”。就在家人無計可施時,朋友推薦了朱凌峰醫生。
“不外掛尿袋的手術可以做,但手術必須進行改良。”接診后,朱凌峰告訴潘女士,近年來國內少有醫生為女性患者實施“原位新膀胱術”。因為女性生理結構與男性不同,手術難度更大,風險也更大。好在,朱凌峰憑借多年臨床經驗,提出“原位新膀胱術”改良方案,不僅可以根治患者的膀胱惡性腫瘤,也可以免除外掛尿袋帶來的尷尬。
朱凌峰團隊為潘女士實施了全省首例“女性完全腹腔鏡下膀胱根治性切除+保留子宮原位人造新膀胱術”。術后三周,潘女士拔除導尿管,即刻恢復控尿功能。出院半個月后,66歲的潘女士逐漸回歸正常生活。
自2003年開始主刀腎移植手術至今,朱凌峰累計獨立完成400余例手術,從醫路上,他一次次挑戰高難度,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生命曙光。
“一點沒有架子,為人和藹,醫術高超,平易近人,體貼患者,非常有耐心。”患者給朱凌峰評價中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專業、耐心、貼心。
“手術有難易,但患者性命相托,我必當全力以赴。”朱凌峰說。
陳賓:做“修身體”的人 為患者重啟人生
腳被比喻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為它跟很多身體器官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第二心臟”的關鍵部位腳踝修復起來并不容易,目前國內足踝外科醫生少之又少。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陳賓正是其中之一。
足踝結構非常復雜,加上是承重部位,關節間哪怕差個一毫米,都會影響患者走路。醫患間的難溝通、手術難度系數之大,都對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國內從事足踝矯形的醫生如大熊貓般珍貴。
“福建足踝相關疾病患者眾多,有條件的能到北京做手術,沒條件的有些就落下一輩子的殘疾,我一定要讓福建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矯形,用優質的醫療技術造福更多患者。”早在讀研時,陳賓就選擇了足踝外科專業。
每周三是陳賓的門診日,一個下午他就要接診50多號病人,看完所有人,天色已暗。扁平足、高弓足、馬蹄足、陳舊性踝關節骨折、踇外翻……各種腳病,他摸一摸便知有沒把握。多年來,陳賓解決了不少足踝的疑難雜癥,也成為骨科足踝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
作為一名足踝外科專家,陳賓和他的同事被稱為“修身體”的人,許多省內外病患慕名找他做手術。
有一名工人從3米高跌落,右腳踝關節碎成幾十塊,哪怕一塊沒對位,都會落下殘疾,甚至截肢的后果,這讓不少骨科醫生望而卻步。
“要拼接好碎骨,必須快準狠。”陳賓的辦法就是做好術前規劃。手術前他像建筑師一樣,先根據X光片、CT畫下手術圖紙和步驟,第一塊鋼板放哪兒,第一塊鋼釘釘哪兒,每個手術步驟都清晰預判。
在陳賓的精準預判下,這場高難度手術在患者傷口腫脹起來前就完成了,三塊鋼板、幾十枚釘子精準定位,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避免了殘疾。
“醫學是有溫度的事業。”陳賓接診的患者常常足踝畸形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為了治療這些足踝畸形患者,陳賓每周要組織兩次科室討論會。面對一些極度疑難病例,他會向國內外著名足踝專家請教,爭取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作為醫生,要全力去追求每一次治療的‘完美’,為患者重啟人生”。
王新航:生死時速 為患者“爭”一口氣
人的生命有多長?對呼吸科醫生而言,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須臾之間。
“是膿氣胸引起感染性休克,快通知外科來幫忙救人。”不久前,門診工作剛結束,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區主任醫師王新航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又朝著急診科飛奔而去。只見他一邊組織實施氣管插管,一邊迅速判斷病情,協助外科醫生實施胸腔穿刺引流。一番緊張操作后,老人血氧漸漸恢復,王新航這才松了一口氣,護送老人前往呼吸重癥監護病房監護治療。
像這樣的緊急大搶救,對王新航來說是家常便飯。“一旦呼吸受阻,就是腳踩陰陽分界線,病人將生命交給我們,我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王新航說,作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他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努力,為患者“爭”一口氣,為后續救治贏得機會。
從事呼吸專業臨床工作20余年,王新航對各類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還特別擅長呼吸道疾病纖支鏡檢查及介入治療。此前,一名40多歲小細胞肺癌的患者被送到肺科醫院時,喘得厲害。片子顯示,因為腫瘤壓迫,患者直徑10多毫米的主氣管只剩下2毫米,一口痰都有可能將其憋死,當務之急就是開通呼吸“生命線”。王新航利用氣管鏡,迅速為其植入支架撐起氣管,然后用冷凍等治療技術,防止氣管再次狹小。呼吸“生命線”開通后,患者馬上能正常呼吸,也有了接受化療的機會。如今10年過去,患者已經實現臨床治愈。
“沒有王醫生,就沒有現在的我。”來自南平的何大爺入院前反復咳嗽,發高燒。拍片顯示,其右肺一片白。抱著一線希望,他求診于王新航。王新航將其收治入院后,結合其肝功能異常等血液檢查,判斷不是普通的肺炎患者,于是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最終病原學檢查結果證實為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經過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老何的病情很快好轉。
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王新航一次次從死神手中搶奪患者生命,先后獲得“福建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福州市優秀醫務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原丹:愿將丹心付赤子 不辭長做孺子牛
每到坐診日,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福州市中醫院兒科主任原丹常常提早來到診室,戴好口罩、套上白大褂,直到看完所有患兒才下診。這是她從醫31年對自己的一貫要求。
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由于兒童的生理、病理特點與成年人不同,兒科醫生問診和切診難度較大。“兒科自古被稱作‘啞科’,因此我特別注重問診,詳細地向患兒家長詢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診療經過、用藥情況、飲食起居、喂養習慣、出生情況等細節,再參以詳察喉咽鼻肺腹等體征,以期辨證準確、施法有依。”在長年的門診工作中,原丹有一套自己的經驗。
采訪中,福州患兒家長劉女士說:“原大夫不僅醫術高,她的耐心解惑更是對我最大的寬慰。”
原丹不僅注重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嫻熟運用中醫藥處理兒科各種常見問題,還帶領兒科團隊踐行中西匯通之路,對兒科多發病、常見病及小兒體質調治療效顯著。在她的帶領下,市中醫院兒科團隊堅守中醫兒科陣地,團隊所用藥物的中藥占比常年在80%以上。
三十載行醫中,原丹總想著用少而精的藥、讓家長花最少的錢,治好孩子的病。考慮到孩子的遠期健康,她從不愿過度用藥抑制患兒自身的“抗病力”。遇到經典中藥方中比較昂貴的藥,她還常找功效類似而價格低廉的藥替代,“要與患者交朋友,用最小的代價實現健康效益的最大化,實實在在造福患兒”。
福州市中醫院兒科歷史悠久,學術奠基人為福州桂枝里陳氏兒科六世醫陳桐雨主任醫師。福州桂枝里陳氏兒科,享盛名200多年,陳桐雨學驗俱豐,為馳譽閩省之中醫大家。福州中醫院兒科是省臨床重點專科、省中醫重點專科,擁有全國名老中醫肖詔瑋傳承工作室、福州市桂枝里陳氏兒科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入選項目名單,福州市中醫院兒科成功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項目,標志著該院在中醫兒科領域的專業實力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
周銳:在非洲,我的名字是“中國醫生”
自1975年以來,福建省承擔起援助非洲塞內加爾、博茨瓦納的醫療任務。一批批援非隊伍中,有不少來自福州的醫生。
周銳除了是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肝內科副主任醫師,還有一重身份——中國(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納醫療隊隊員。2020年9月,他乘坐專機抵達博茨瓦納,開啟了在公主瑪麗娜醫院的醫療援助工作,直至今年7月才回來。
公主瑪麗娜醫院是博茨瓦納最大的轉診醫院,接受全國的轉診患者,內科接診各個系統的疾病。周銳在國內主要從事肝病內科工作,來到公主瑪麗娜醫院,他被分配在了大內科,同時還歸屬于亞專科消化組,承擔了消化科門診、所有肝病門診、院內各科肝病會診、院外肝病會診等工作。
一組數據見證了周銳過去3年多里的付出:門診約2800人次,住院患者約1300人次,肝穿5人次,胃腸鏡30人次,搶救40人次。博茲瓦納大學醫學生門診、病房臨床帶教約180人次。
“回頭想想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樣一來,很多肝病患者可以不必轉診私人醫院,當地民眾得以節省下一筆很大的醫療支出。”周銳說。
周銳曾接診過這樣一名患者,胃鏡報告食管靜脈曲張,診斷患者肝硬化,但是患者沒有慢性肝病病史,沒有其他肝硬化癥狀、體征,彩超沒有提示肝硬化表現,檢驗也沒有指標支持肝硬化表現。
“我對肝硬化診斷表示懷疑,再次復查胃鏡,考慮食道癌,第一次胃鏡考慮的食管靜脈曲張為誤診。”周銳大膽質疑和果斷決策,挽救了病患的生命。
精湛的醫術和優質的服務,令“中國醫生”周銳獲得當地民眾的信任和交口稱贊。
“從踏出國門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們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周銳說,在國外他們共同的身份是中國醫生,這是“一生中最驕傲的勛章”,每當他和小伙伴們精誠攜手,為當地患者解決病痛、帶來光明之時,他們都會聽到那句熟悉的話:“謝謝你們,中國醫生!”
(記者 林文婧 圖片除署名外由記者石美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中國醫師節 健康立新功2023-08-21
- 醫師法明確規定每年8月19日為中國醫師節2021-08-20
- 福建省舉辦第四個“中國醫師節”活動大會2021-08-20
- “醫”路有你 ? 用“辛苦指數”換“健康指數”2021-08-19
- 感受最美“醫”瞬間!致敬防護服下最美的你們2021-08-19
- 在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2020-08-18
- 福建舉行“中國醫師節”活動大會 向名醫致敬2019-08-21
- 中國醫師節是幾月幾日?中國醫師節8.19依據 中國醫師節現實意義揭秘2019-08-19
- 中國醫師節是幾月幾日?中國醫師節8.19依據 中國醫師節現實意義2019-08-19
- 醫師節策劃:敬佑生命,他們奔波在最前線2019-08-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長樂區鶴上鎮召開2024年第三季度河道專2024-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