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綜合材料繪畫作品展中,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葉茂林及其研究生許毓珊創作的《惠女風情沁華章》,從全國近六千件綜合材料繪畫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該畫種24件進京展出的作品之一。
沉浸繪畫二十余年
葉茂林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
賦予水墨畫以新的美學內涵與時代氣象
葉茂林與他的作品《絲路情》。記者 葉誠 攝
較為鐘情惠安女題材
8日,記者走進葉茂林位于閩侯大學城的工作室,一進門便是一副沖擊力十足的大型水墨畫作品《絲路情》。畫中,幾名辛勤勞作的惠安女不畏生活艱辛,扛著石頭,相扶前行。立于畫前,讓人仿佛置身于葉茂林的水墨世界,不由地被這自由而又恣肆的筆墨所感染。
《絲路情》
“我一直在嘗試將人物、山水、花鳥等進行融合,在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大膽創新。9月份,我們計劃組織福建當代水墨畫五人展,將為公眾展現關于當代水墨在新時代、新語境下的表達方式的探索。”葉茂林告訴記者。
縱觀葉茂林的作品不難發現,惠安女是其較為鐘愛的題材之一,其筆下的惠安女美麗勤勞、富有神韻。
葉茂林在工作室創作。記者 葉誠 攝
“從2009年起,我就開始了惠安女題材的創作。我常常深入惠安縣考察采風,用畫筆和相機記錄所見,細致觀察她們的生活和勞作。在我看來,惠安女擁有著勤勞儉樸、吃苦耐勞的傳統社會美德,極具福建地域性民族特色,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講好福建故事。”葉茂林介紹,在本次參展的《惠女風情沁華章》中,他嘗試把寫意畫延伸到綜合材料中,不僅能豐富繪畫的視覺效果,也可以增強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表現力。
《海絲夢》
從事藝術工作純屬偶然
“70后”的葉茂林出生在寧德市壽寧縣犀溪村,家中并沒有人從事藝術工作,他說自己走上這條路,純屬偶然。
1995年,葉茂林從福建省福安師范學校中專畢業,成為一名鄉村小學老師,日子雖然安穩,但他希望能進一步學習,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通過努力,在工作3年后,他考入福建師大美術學院,開始系統學習中國畫。
在大學里,葉茂林不僅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還嘗試將西方表現性繪畫的技法與中國畫相結合,創作出具有中西融合特色的繪畫作品。
葉茂林展示他的作品集。記者 葉誠 攝
筆下有功夫,心中有丘壑,在葉茂林看來每張畫都要融入思考,用心用情,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采訪中,葉茂林向記者展示名為《表現性課堂水墨頭像寫生》的紙本水墨作品,在對客觀的人物繪畫中,他大膽而理性的思考表達,主觀運用對比,融合山水皴法,在現實主義人物寫意性中融合主觀表現性,運用留白、虛實、色彩冷暖、面積大小、點線面、枯濕濃淡等技法,使得人物鮮活而生動,有創造性。
《表現性課堂水墨頭像寫生》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是葉茂林一直踐行的藝術主張。為此,他曾經數次深入山東蒙山、嶗山、宏村和山西太行山等地寫生,將山水之意藏于筆墨之間。
《蒙山百花峪叢林》
屢屢獲獎,普及社會美育
《惠風》榮獲第五屆福建省青年美展二等獎、《海潮之聲》 入選“八閩丹青獎”第二屆福建美術雙年展、《惠女海絲情》入選“海絲情·中國夢”——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多年的付出有了回報,葉茂林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各類展覽比賽并獲獎。此外,他不斷深耕在水墨教學領域,將“水墨靜物”“水墨風景”“水墨人物” “水墨創作”等課程引入課堂。
葉茂林教授在給學生們授課。記者 葉誠 攝
同時,帶著社會美育普及的責任感,葉茂林曾多次受省教育廳、福建師范大學、部分縣市教育局、美術骨干名師工作室等委托,前往多地開設藝術專題講座。
“探索未艾,藝無止境。我認為藝術家要有超前一點的審美認知,要學會感受不同,理解不同,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去追求、去探索、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藝術。”葉茂林如是說。
責任編輯:趙睿
- 葉茂林 | 水墨探賾,發現繪畫語境的一切可能性2023-09-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有福之州,‘綠’動榕城”健步行活動在福州2024-08-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