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黃桃售價十幾元,一根竹子賣出數百元,一公斤山茶油賣出240元……地處偏遠山區的羅源縣霍口畬族鄉,將山地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特色農產品賣出好價格,讓山區農業大有奔頭。
黃桃飄香日子甜
盛夏,品桃正當時。28日,走進瑯坑村謝丁瑞家庭農場的黃桃種植基地,一個個飽滿水嫩的黃桃綴滿枝頭,微風吹來,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摘下一個黃桃,金黃的薄皮里透出一抹紅,濃濃的桃香撲鼻而來,咬上一口,香濃的蜜汁在口齒間流動,既消暑又解渴。
幾名工人在林中穿梭,采摘、分揀、裝箱、搬運……看著豐收的景象,基地負責人謝丁瑞心里樂開了花,“今年桃子水分、糖分足,口感好,銷路不用愁,前些日子還沒到采摘期,就有不少老顧客聯系我訂購了,每公斤售價約40元。我們還設置了精品禮盒,每盒8個,價格在120元左右,吸引了上海、山西等地的顧客購買。”
“黃桃是我從山東引進的品種,再與本地品種嫁接而成。和其他的黃桃比,我的黃桃香氣更濃、果肉更厚。”謝丁瑞說,他流轉了700多畝土地種植黃桃,“這片土地位于山頂,光照充足,我們采用精細管理,口感脆甜,很受市場歡迎,去年賣了50多萬元。”
黃桃種植基地還帶動周邊農民務工增收。“不少村民在采摘園里幫忙施肥、澆水、剪枝,每天收入100元至200元。采摘期比較忙的時候,同時有十幾名工人在基地干活。”謝丁瑞說。
立“竹”特色做文章
一根拇指粗的竹子可以賣到數百元,你相信嗎?在香嶺村,近千畝紫竹林海郁郁蔥蔥。記者注意到,香嶺村的竹子和其他地方的竹子不同,竹竿呈紫黑色,柔和發亮,隱于綠葉下,別有意境。
竹是古代“八音”之一,竹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村種植的紫竹可以加工成笛、簫、二胡等樂器,還可以做成毛筆、扇柄、竹把件以及很多竹文創產品。”香嶺村黨支部書記李道田說。
“我們村離縣城比較遠,村里不少年輕人都在縣城或者福州市區等地務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李道田說,近幾年村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自身資源稟賦,開辟竹產業發展新路徑。
“我們摒棄傳統種植毛竹的觀念,改種經濟效益高的紫竹,有人上門收購,不愁銷路。”李道田指著山上拇指粗的紫竹說,品相好的紫竹可以制作成笛子、簫、二胡等樂器,一根可以賣到數百元,普通的竹子也可以制作成毛筆、扇柄、竹把件和竹制家具等,“我們村每年能賣出幾十萬根紫竹,收入超百萬元。這些年,村里的年輕人回來了不少。”
接下來,香嶺村將進一步加大竹產業的投入,努力走出一條效益高、生態美、可持續的鄉村振興路。
“一村一品”促振興
“霍口位于偏遠山區,好生態是最大的優勢,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歷來是擺在霍口干部群眾面前最緊要的課題。”霍口畬族鄉黨委書記陳新強說,近年來,霍口轉變發展觀念,堅持黨建引領,緊扣“畬鄉福地、生態霍口”發展定位,以發展高效農業、精品農業為主攻方向,培育瑯坑村黃桃、香嶺紫竹、山壟灣油茶等特色農產品基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各村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在差異中找準特色,在協同中走向振興。
為了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的品質、提升銷售價格、促進農民增收,2023年,霍口畬族鄉建設了溪前冷鏈物流中心,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搭建倉儲、物流、銷售平臺,構建全鄉冷鏈物流網絡,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鏈,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除了發展高山生態農業外,霍口畬族鄉還不斷加強民族文化傳承、推廣畬族服飾、畬醫藥等非遺,發展畬鄉特色文旅產業,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霍口將繼續推動農業規模、質量雙提升,錨定生態立鄉、民族興鄉、文旅強鄉,構建特色農文旅產業發展格局,助力畬鄉振興。(記者 任思言)
責任編輯:趙睿
- 羅源“文錦街”預計國慶前竣工 將于明年元旦開業2024-07-19
- 羅源用好“千萬工程”經驗促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06-24
- 夏種進行時!羅源田間換綠裝2024-06-14
- 羅源畬族村“五節粽”上央視 這種粽子意寓“五月節得五福”2024-06-10
- 油桐花開“五月雪”,來羅源遇見油桐花~2024-05-17
- 羅源壽橋村:仙桃溪畔書寫“桃花源記”2024-04-22
- 春光“葚”好引客來!羅源超級果桑已進入采摘期2024-04-17
- 羅源多彩活動歡度“三月三”2024-04-14
- 周祖翼在福州市羅源縣調研2024-04-11
- 羅源海陸春耕忙:田間試種再生稻 海上鮑魚搬“新家”2024-04-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壽山石雕傳世珍品展在榕開展2024-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