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里長出致富“藍精靈”
羅源數智化種藍莓,促進村民增收鄉村振興
“羅源產的藍莓又大又甜!”21日,在羅源縣西蘭鄉壽橋村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大棚內,一串串可愛的“藍精靈”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在藍莓叢中,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藍莓被譽為“漿果之王”,因具有極高的抗氧化活性深受大眾喜愛,市場上的售價每公斤近百元。近年來,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羅源縣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藍莓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
藍莓種在花盆中
高產增收又增值
春日暖陽下,走進壽橋村20畝藍莓種植智慧大棚,一盆盆基質藍莓有序排放,藍色果實掛滿枝頭,如同一顆顆藍寶石,很是喜人。
不同于傳統的土壤種植,在這里,一排排藍莓像盆景一樣種在花盆中。“這次我們種了6000多盆,盆里放的是椰糠基質,通過無土栽培的方式,不破壞耕地,不僅有利于土壤地力恢復,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和農藥施用,提高產品品質。”濱源公司負責人洪東建說,大棚還配備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苗木生長狀況進行精準澆水施肥。
在這里,種植藍莓不再是簡單的農事勞作,而是通過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讓藍莓實現高產量增收、高質量增值。據悉,今年藍莓試種面積20畝,預計畝產量約800公斤,每畝銷售額近8萬元。
產量穩定品質佳
當年種植當年采
“藍莓成熟期早,但存在土壤改良不到位、花果期遇雨的情況,產量和品質一直都不穩定。我們研發的藍莓設施基質栽培克服了上述問題,不僅產量穩定,且鮮果品質佳,可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韜說,藍莓很嬌貴,對灌溉和土壤的酸堿度要求十分嚴苛,“我們從全球30多個藍莓品種中,篩選出L25、F6、珠寶等適合福建氣候的品種。”
傳統藍莓種植,一般第四年才少量掛果,第五年以后才能穩定豐產進行大規模采收。但在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專家的助力下,通過科學化種植,實現藍莓當年種植,當年就可以采收,大大節約了種植戶的時間成本和物料成本。此外,得益于省農科院的科技支持,以及西蘭鄉鄉村振興項目隊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藍莓種植打破了傳統產業看天吃飯的自然規律,去年藍莓園順利跨過臺風和霜凍的雙重考驗。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讓藍莓在羅源縣成功種植,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李韜說,果樹研究所將繼續支持羅源縣藍莓產業的發展,探索更多科技創新,為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村民家門口就業
一年增收五十萬
藍莓是灌木漿果,每根枝上的藍莓成熟時間都不同,所以對種植和采摘的要求很高,需要的人手也很多。發展藍莓種植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穩定的地租收入,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藍莓園內,正在采摘藍莓的工作人員栗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只要定期巡查,采摘成熟的藍莓,一天就有近兩百元的收入,和我在外地打工賺的錢差不多,但是輕松了不少,不但就在家門口,而且大棚內冬天暖和,就像在空調房工作一樣”。
據了解,原來的支柱產業石板材被全面關停取締后,壽橋村“兩委”努力尋求生態復興與綠色發展之路,結合實際確定“農旅融合+田園牧歌”的思路,在2023年引進濱源公司,種下6000多盆進口盆栽藍莓。
“我們通過流轉土地等方式,將村民手里分散的農田、閑置荒地集中起來,再統一租賃出去,并通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了藍莓基地的大棚設施。”壽橋村駐村第一書記繆存建說,藍莓的種植和采摘都需要大量人手,目前藍莓基地帶動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村民年收入近50萬元。隨著藍莓試種成功,下一步會擴大種植面積,需要的人手會越來越多。
對于未來的發展,繆存建充滿信心:“我們將借助藍莓產業的東風,結合壽橋村的水蜜桃產業,以農旅融合為抓手,探索以發展特色果品產業帶動村民不斷增收的富民之路。”(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佳文 郭國棟 李昀澤)
責任編輯:趙睿
- 央視報道!千株李花齊放,蔚然可觀!2024-03-19
- 桃花灼灼李花俏 永泰、羅源美景分別上央視2024-03-17
- 羅源:群眾“點單” 黨群力量組團上門服務2024-01-30
- “音你而來”!羅源這場“派對”把耳朵叫醒!2024-01-17
- 全省攝影大賽啟動 生態羅源喊你來觀鳥2024-01-17
- 閩晉蘇三省融媒體走進羅源2024-01-12
- “閩晉蘇之好”山海行三省融媒體走進羅源2024-01-11
- 羅源白塔鄉環境整治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2023-12-24
- 羅源:亮出“利劍”,守護鳥兒美好家園!2023-12-22
- 羅源:延伸產業鏈 招引高精尖2023-12-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按鈴下車 福州首批“響鈴式停靠”公交來了2024-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