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看過來,雪后的稻田跟你想象中的一樣嗎?畫面里一壟壟青翠油亮的知道是什么嗎?”冬閑時節,連江縣“新農人”黃招濱卻一刻也閑不下來。剛指導完村民為進入花期的蠶豆噴施葉面肥,他又忙著開啟直播,把手機變成新農具,把數據化為新農資,用一場場直播、一條條視頻吸引天南海北的網友。
“我的職場在田間,這里是我的造夢空間。”“90后”黃招濱已經與腳下的2000多畝土地打了10年交道。2013年,黃招濱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后進入國企工作。一年后,他放棄了“鐵飯碗”,回到家鄉連江縣東岱鎮,一頭扎進現代農業這片新藍海。
“父親種了20多年的地,風吹日曬‘看天吃飯’,還賺不到多少錢。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只有走機械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道路,積極擁抱互聯網,才有發展前景。”創業伊始,黃招濱就錨定高標準、高技術含量的現代化農業,創立連江縣合盛農業專業合作社,先后購置育秧流水線、插秧機、植保無人機、收割機、烘干機等近60臺(套)現代化先進農用機械,合作社機械化程度達80%以上,水稻種植更是實現全程機械化。
合作社在完成日常生產之余,還為連江種植戶提供育秧、機械插秧、植保飛防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多元化經營創收。“最初,農戶們對于機械化種植都持懷疑態度,比如使用無人機施肥,大家覺得不如人工打藥全面細致。”作為連江縣首個使用無人機進行植保飛防的農戶,黃招濱在自家田地里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試驗,消除了大家的偏見。
事實勝于雄辯。“用無人機施肥,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搞定幾百畝農田,還能做到定量定向、精準施肥,既節省肥料還提高了水稻產量。”看到效果后,農戶紛紛前來找黃招濱取經、幫忙,合作社至今為當地農戶提供農機服務超過3萬畝次。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農戶走上機械化興農道路,他們可以下地,也可以“開飛機”,成為了農業技術能手。
改變陳舊觀念、注重品牌塑造、熟悉變幻的市場,是“新農人”黃招濱的優勢。“我回來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轉變耕作模式,二是引導大家抱團取暖,三是建立銷售渠道。”黃招濱說,合作社成立后,農忙時節可以吸納100多名農民前來,2000畝地實行稻谷和蠶豆輪作模式,確保“閑不下來”;同時,通過統一加工銷售、訂單收購等方式與連江20多個家庭農場和周邊200多個小農戶合作,帶領大家增產增收,將蠶豆賣到了上海。短短幾年間,合作社年產值就達到800萬元。黃招濱也入選了2023年福建省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先鋒名單。
為拓展銷路,擴大影響力,黃招濱注冊“秋谷禾畔”大米品牌,積極融入互聯網,期待憑借“小屏幕”打開“大市場”。“接下去,我打算借助科技力量,開發‘稻夢空間’數字化應用,重點打造有機稻田認養、研學活動等場景,推動集約化訂單種植。”黃招濱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黃招濱這樣的新時代‘新農人’,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善用先進農業技術,為家鄉的振興帶來新觀念、注入新活力。”連江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返鄉創業青年的現實需求,連江縣加強政策供給,專門出臺回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有關措施,比如安排創業導師“一對一”做好創業政策解答、跟蹤培養,免費開展網絡營銷技能培訓,可發放最高4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組織創業項目參加省、市資助優秀創業項目評審等,吸引青年人才向農業扎根、往農村流動。(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顏園金)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各地文旅“一把手”齊聚連江 共同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2024-01-19
- 連江縣旅游協會吸收新會員 馬祖企業“入盟”打造連馬旅游品牌2024-01-10
- 連江定海:中國水下考古的搖籃2024-01-08
- 連江實施九大文創走廊項目 黃岐馬祖海峽文化交流中心明年動建2023-12-26
- 五百年“網紅”銀杏樹藏在連江?美得正當時!2023-12-20
- “海連江”區域公共品牌生產企業與“一品一碼”條碼微站簽約儀式成功舉辦2023-12-17
- 連江新增20個“五星級”村(社區)黨組織2023-12-14
- 十番古樂寄鄉愁 連江琯頭鎮歸國華僑組建樂隊傳承弘揚傳統文化2023-12-12
- 福馬文旅合作進入新“石”代2023-12-11
- 一塊舊牌匾見證兩岸情2023-12-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人注意!即將停運、變更公交站點!2024-01-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