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福州各區縣的糧食果蔬喜獲豐收,種植戶們紛紛采摘,用勤勞的雙手實現豐產豐收的致富夢。
馬尾瑯岐農戶搶收早稻。陳曉靜 攝
馬尾:早稻掛穗農戶搶收
近日,在馬尾區瑯岐鎮吳莊村、云龍村等地,農戶們正在搶收早稻。稻田里的稻穗顆粒飽滿,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稻香。一座座村莊被金燦燦的稻海包圍,成了一幅幅田園豐收圖。
據悉,馬尾區水稻種植目前已實現了打田、插秧、采收、烘干等全過程機械化,越來越多農民采取機械化作業。
據當地水稻種植大戶葉其朋介紹,今年他種植了270畝“福建533”品種水稻,目前每畝可以收成500公斤。“一畝水稻田,以前人工收割時,需要五六個人連續作業四五個小時才能收完。現在我們使用機械化收割,20分鐘左右就能收完,預計兩天即可完成270畝的水稻收割。”葉其朋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馬尾區出臺了《福州市馬尾區關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九條措施》《馬尾區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等政策,對糧食種植進行補助。“這樣算下來,基本可覆蓋水稻種植成本。今年水稻種植面積相比去年大幅提高。”馬尾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糧食種植補助政策,農戶獲得的補助金額基本可以覆蓋水稻種植成本,這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今年全區計劃早稻春播面積1000畝,實際種植面積1281畝。
永泰:“雪裙仙子”破土而出
目前,永泰縣嶺路鄉長坑村竹蓀基地的52畝竹蓀進入了采收期。這里竹蓀的采收期可持續到9月份。
記者在該竹蓀基地看到,圓潤的竹蓀蛋破土而出。隨著氣溫升高,竹蓀蛋快速生長,短短幾十分鐘,便完成了“開花”的全過程。潔白的菌柄、網狀的菌幕、傘形的菌帽……一朵朵竹蓀好似雪裙仙子。
竹蓀基地負責人鄭欽介紹稱,長坑村平均海拔達800米,有“云山古村”之稱。這里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合竹蓀生長,種出來的竹蓀營養價值極高。
該基地采用半野生化、人工栽培的生態種植模式,種出來的竹蓀肉厚、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游客在閩侯大湖村采摘桃子。潘慧晶 攝
閩侯:百畝桃子枝頭俏
近日,位于閩侯縣大湖鄉大湖村的大湖老區新特果樹示范場內,上百畝桃樹已進入成熟期。這里水靈靈的桃子又大又紅,壓彎了枝頭,令人垂涎。
記者看到,種植戶們在桃林間穿梭著,采摘新鮮的桃子。這里的田園風情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他們來到這里體驗采摘的樂趣。
據了解,這幾年,在農戶的精心照料下,這里的桃子長勢良好,掛果很多。桃林里,脆桃、甜桃、黃桃混合種植,樹間距疏密有致,還有新修建的穿林小路貫穿其中。桃子的產量有所提高,平均每畝可收獲近1500公斤,許多游客到這里游園采摘。
到了秋季,這里桃樹產出的桃膠經過晾曬、色選等處理后,也將出售,往年銷量都很好。這大大提升了種植桃樹的附加值。
福清東劉村荔枝豐收。黃海玲攝
福清:荔枝火龍果雙豐收
日前,福清市龍山街道東劉村的荔枝進入了豐收期。
記者來到村內的百畝荔枝園看到,一棵棵荔枝樹上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實,把枝丫都壓彎了腰。一粒粒大而飽滿的荔枝清香誘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采摘。
據了解,東劉村的荔枝種植歷史超過230年,現在有一萬多株荔枝樹,種植面積400多畝。該村的特色荔枝品種“下番枝”和“東劉一號”曾風靡一時,成為福建省內著名品種。
龍山街道東劉村黨支部書記劉焰冰表示,目前種植的“東劉一號”荔枝是從“下番枝”荔枝中選出的優良單株,是福建省晚熟優良荔枝品種之一,也是鮮食和罐存兼優的荔枝良種。該品種荔枝的成熟期從7月中旬一直持續到8月初,荔枝果肉爽脆,甜而不膩,多吃也不易上火。眼下上市的荔枝口感甜度均達到最佳,今年全村產量有望達到45萬公斤左右。
福清作坊村200多畝火龍果豐收。陳生 攝
目前,福清市陽下街道作坊村內的200多畝火龍果也迎來了豐收期。記者看到,種植支架上的火龍果交叉生長,一顆顆形似小燈籠,紫紅色的果實掛滿了枝頭。綠藤紅果相互映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這個火龍果基地的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除了火龍果外,還種植了香蕉、龍眼等水果。該基地公司種植的火龍果品種以“金都一號”為主。該品種火龍果果形圓潤飽滿、味甜汁多,很受市場歡迎。
“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利用豬場的發酵豬糞沼液作為有機肥。這些肥料中含有大量粗纖維,可疏松土壤,預防土壤板結,有利于植物生長。”火龍果基地負責人陳立梅說,今年火龍果長勢良好,果肉清甜,每畝能采摘500公斤以上,將銷往福州市區等地的水果批發市場。(記者 陳木易)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陳旺:鄉愁是大大小小的壽山石雕2023-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