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十四五”規劃已過半程。
回顧過去兩年半,福州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扎實推進“五大工程”,農村一二三產加快融合,特色現代農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
“期中考”成績單顯示: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第一產業增加值持續穩居全省首位,兩項指標年增幅均達4.3%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連續兩年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
“首位”的背后,福州在新階段、新賽道上走出不一樣的軌跡。
【前半程】
發展勢頭強勁
熊宏嬌制圖
田間地頭氣象新
年初以來,福州農業領域出現新變化:綠色低碳生產導向更明顯;新經濟、新業態方興未艾,成為農村新興支撐力量;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步子邁得更大。
今年5月,全省首個水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碳匯VCS項目落地永泰縣丹云鄉,一幢幢現代化鴨舍廠房經自動化上料、供水,規模化生產新鮮鴨蛋,產出的鴨糞則變廢為寶,通過科學的糞污資源化利用進行減排增效、“賣碳”賺錢。
不僅是生產端,銷售端也在謀求突破。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李干妹”張春容的“直播經濟”風生水起,半年銷量2萬多單。新常態下,農村電商主播正成為創業新生力量。兩年來,福州農村電商發展迅速,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20年的187.2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92.2億元,年均增長超10%。
電商進村,特產出山,節慶、展會“添柴加薪”。借助漁博會、菌博會、茶交會等專業展會,以及一都枇杷節等近20場特色節慶活動,“福字號”農特產品開啟出圈之旅,暢銷全國。
不僅是“出村進城”,福州農業“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斷加快。
福州茉莉花茶進駐外國豪華餐廳、奢侈品專賣店。在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單杯福州茉莉花茶售價28歐元。憑借“福州茶”,春倫法國分公司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人民幣。
而在美國的超市貨架、餐館后廚,工作人員等待著來自馬尾的冷凍“佛跳墻”。海文銘利用速凍技術、現代化工藝進行標準化生產,近50萬份佛跳墻“跳”出國門,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地。
緊跟開放腳步,越來越多的福州農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海絲”與RCEP有關成員國合作戰略,拓展國際銷路,全市29家農產品(不含水產)出口貿易企業農產品出口額達9.2億美元。
瑯岐糧食蔬菜輪作區。記者 林雙偉 攝
【后半程】
打出發展“組合拳”
棋至中局,瞄準機遇、精準落子,不但能“承上”,還能“啟下”。牢牢把握這一關鍵期,福州正以“五大工程”為重要抓手,打出發展“組合拳”、培育壯大新動能,扎實推動特色現代農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全市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厘清“非糧化”,復耕撂荒地,推行套種復種,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千方百計向土地要潛力;加快建設瑯岐“菜籃子”基地、規模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確保到2025年,全市蔬菜產量達485萬噸,讓“米袋子”扎得實、“菜籃子”拎得穩。
緊緊依靠科技,新階段邁出新步伐。
圍繞“農業芯”,福州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省級種業創新中心建設,計劃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創新領軍企業,打造輻射全省、面向全國的“種業硅谷”。
“數字”觸角進一步向田間地頭、深遠海延伸。全市推動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衛星遙感等信息化技術應用,力爭2025年新增國家數字農業建設項目1項以上、新建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5個。
打造全產業鏈企業集群
從“單兵突進”轉為“集群發展”。“十四五”伊始,福州借鑒工業園區建設標準,重塑傳統農業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園)、一縣多園”梯次發展格局。
后半程,福州將繼續深化園區建設、全產業鏈運作,扶優做強343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相互融合,打造產加銷服一體化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
展望未來,福州邁向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堅定。(記者 藍瑜萍 通訊員 鄭泓)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州至烏魯木齊首開直達航班2023-07-12
- 福州動物園“毛孩子”納涼有方2023-07-12
- 走進鼓嶺,感受跨越百年的中美情緣2023-07-12
- 福州:場景模式持續創新 釋放消費潛力2023-07-12
- 長版三伏天來了 福州納涼去處多2023-07-11
- 福建省暨福州市2023年“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在榕啟動2023-07-11
- 福州五城區民辦小學第一個中簽號公布2023-07-11
- 福州推進教師隊伍優化提升工程 今年遴選培養1400名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023-07-11
- 福州1月至5月規上企業營收比增3.4%2023-07-11
- 福州金山公園又現并蒂蓮 花期預計持續一周2023-07-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侯“上新”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2023-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