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本報記者 林雙偉攝
5500多年前,生活在福州的人們用陶土制造了一盞燈,點亮了海洋文明的星星之火。20多年前,一個“點擊鼠標”的暢想在福州萌發,同樣點亮了數字發展的一盞明燈。
明燈照耀數字中國前行之路。5年前,這座被稱為“原點”的城市,迎來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永久落戶,開啟了一扇透視數字中國建設的窗口。窗口承載著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城市的期待和使命,我們看到,信息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數字技術加快與實體經濟融合,多方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這一奮進不止、創新不息書寫的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精彩畫卷,正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活力涌動的映射。
5年砥礪前行,成就驚艷跨步。今日,“峰會時間”再次開啟,千年閩都將再一次匯聚世界目光。
從數字經濟透視發展機遇
——動能“更新”,數字經濟占據半壁江山
“數字”如代碼一般,寫在福州發展的基因里。尤其是近5年來,借助峰會平臺,福州共簽約項目563個、總投資4981.6億元,有力促進了數字經濟規模從2018年的280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超6100億元,占GDP比重從36%提高到超50%。“數字”成為激活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動能。
新一輪科技革命氣勢如虹,化“大有可為”為“大有作為”,數字福州拔節起勢——
大數據風頭正勁。清華—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聯通東南研究院、華為鯤鵬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入駐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物聯網挺立潮頭。作為全國第四、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馬尾區集聚了新大陸、騰景光電、上潤儀器等龍頭企業。
鴻蒙生態方興未艾。去年9月,《關于加快福州市鴻蒙產業發展的三條措施》出臺,從鼓勵企業開展鴻蒙適配、支持創新示范應用、營造產業發展環境三方面扶持開源鴻蒙產業鏈。
新型顯示蓬勃發展。作為福州市繼引進京東方之后的又一重大新型顯示產業項目,福米恒美產業園全力打造以新型顯示及第三代半導體基礎材料為核心的應用型終端產業生態。
數字為舟,創新賦能,讓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榕城激活發展動能——
“數字”加“一”,養殖產業向深遠海延伸。“乾動”系列深遠海養殖模式正處于快速復制階段:“乾動1號”去年9月投入運營,“乾動2號”本月順利下水,“乾動3號”籌備緊鑼密鼓……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連江海域上已陸續投放了10個深遠海養殖平臺,投放、投產數均居全國第一。
“數字”加“二”,紡織化纖產業煥發活力。中海創科技(福建)集團有限公司為長樂紡織產業集群創新打造的“長樂區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入了600多家企業,打通了產業鏈、供應鏈、操作鏈。得益于此,我市紡織化纖產業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400億元。
“數字”加“三”,新型消費業態發展迅猛。“95后”市民崔錦鴻習慣下班前在“永輝生活”APP上選購菜品,食材和她一起到家,動手做一頓健康豐盛的晚餐是她對自己一整天忙碌的犒賞。在科技賦能的驅動下,福州市包括生鮮到家業務、直播電商等在內的新型消費業態蓬勃發展。僅2022年,全市累計網絡零售額就已達1054.3億元。
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福州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重塑了數字經濟的新生態,匯聚了澎湃不竭的新動能。
從數字政務透視效能提升
——變革有“數”,練就“優秀級”服務能力
文明如火,燭照前行;字節躍動,開啟新景。依托“e福州”APP,足不出戶、指尖辦事成為福州政務服務標配。
3月31日9點45分,鄭先生參加了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考試并取得合格成績后,當場領到了自己的《網絡預約出租車駕駛員證》電子證照,這也是全省首張“秒發”的道路運輸從業資格電子證照。
在數字治理領域,福州先人一步躬身入局已成傳統。習近平總書記主政福州期間,就提出“馬上就辦”的重要理念,推動設立“一棟樓”辦公。經過30多年薪火相傳、迭代升級,從“一棟樓”辦公到“一個中心”辦事,“馬上就辦”從招商引資領域向政務服務、民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群眾辦事實現從“挨個跑部門”到“只進一扇門”再到“只找一個窗”的轉變。
治理革新,福州將數字化思維融入政府治理,對跨部門的變更事項審批實施模式創新,撬動政府多部門聯動、業務協同、數據共享、流程再造。
“中心選取新設企業、新生兒出生、就業等118組辦事事項,通過聯合受理方式,一次性收取材料,實行‘一件事’一次辦,大幅減少群眾跑腿次數。”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審批處處長陳斌表示,福州已實現超98%的事項“最多跑一趟”,84.31%的事項“一趟不用跑”。
依托國家、省級開放的數據共享接口,福州打通了工商、公安、醫保、人社等專項數據服務共享通道,讓數據在政務服務各環節“暢行流動”。去年底,福州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在全國重點城市中獲評“優秀級”。
變革有“數”不僅體現在城市管理,更貫穿基層治理。
“巷子電網改造施工后,每逢下雨下水道就會堵塞。”晚間,有群眾通過“鼓樓社區幸福通”隨手拍上傳身邊問題。隨即,訴求件被智能分發到溫泉街道指揮分中心。經研判,溫泉街道“呼叫”了市水務集團、供電中心、聯通公司等多個部門單位協同推進,不到24小時,困擾居民的問題得到解決。
一個街道,如何能呼來市直部門和國企單位?為了推動基層治理,鼓樓區在全國率先建立“一線呼叫、一線報到、一線處置”機制,賦予街鎮、社區對區直部門乃至市直部門自下而上的“呼叫權”,形成多方聯動的治理格局。
數字賦能,延伸城市社區觸角,也打通了鄉村治理末梢。
在閩侯縣鴻尾鄉,鄉村大小事都離不開“一張網”——運行一年多的鴻尾鄉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協同平臺,這也是元口村社會治理體系小隊長吳寶武工作時的“法寶”。“現在,就靠手中這個‘數字鄉村’APP,工作人員‘派單’,我‘接單’。完成任務拍照上傳,少了繁復的溝通過程,效率提高了幾倍。”
目前,這套“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協同平臺”已在福州、三明、寧德等地投入使用,覆蓋全省10多個鄉鎮、103個鄉村。
從數字應用透視生活變遷
——智慧賦能,“十二時辰”演繹別樣精彩
宏觀戰略的背后,是技術惠及每個普通人的溫度。從點燈探路到融入生活,數字應用存在于田野、車間、社區、體育、文化,賦予榕城“十二時辰”別樣的精彩。
子時(23:00~1:00)夜漸深,倉山區中天社區的居民們正要入眠,機器人“笨小邏”卻沒有松懈,24小時巡邏守護家門。
丑時(1:00~3:00)長樂文武砂街道東湖社區FFC大廈頂部的全域智能視頻系統扛起“值夜”的重擔,高精度攝像頭實現無死角防范。
寅時(3:00~5:00)兩江流域,“天眼”轉動靈活,這是福州在全省率先啟動的“人船動態智慧監管”,推動對兩江流域人和船的規范化、智能化管理,實現違法案件數負增長。
卯時(5:00~7:00)大地沐浴在熹微的晨光中,臺江區寧化街道福瑞社區,智慧燈桿的照明暫歇,但交通公共視頻、環境檢測、5G通信、安全公共視頻等多種功能依舊“在線”守護著社區居民安全。
辰時(7:00~9:00)早高峰的地鐵,歐陽先生從三叉街乘坐地鐵1號線前往東街口,用數字人民幣付車費2.4元。試點一年間,數字人民幣交易額已經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巳時(9:00~11:00)福州高新區美術中等職業學校,老師打開手機上的小奇智聯APP,遠程在班級屏幕上推送課件,播放廣播或視頻,并控制班級燈光、音響、空調等設備開關,做好課前準備。
午時(11:00~13:00)用餐高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護士小林走進單位職工食堂,餐盤內每放入一道菜,稱重臺邊的顯示器就會顯示菜的重量和金額。不用排隊結賬,像這樣的智慧食堂,福州已經有30多家,超10萬人次享受到了智慧用餐的快樂。
未時(13:00~15:00)趁著休息時間,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團有限公司5G+智慧城市項目負責人葛維亮來到鼓樓區恒力城小區查看小區內的智能垃圾分類屋。在這里,“智慧垃圾分類積分平臺”將智能公共視頻、智能破袋和積分兌換多管齊下,用科技手段引導居民規范分類。
申時(15:00~17:00)游客黃女士來到三坊七巷,戴上AR智能眼鏡,體驗林覺民寫作《與妻書》的場景。街區推出了“云游坊巷”系列旅游產品,為人們打開了全新的游覽方式。
酉時(17:00~19:00)餐館后廚正在忙碌,“互聯網+明廚亮灶”AI攝像頭成為盡責的“巡查員”,能自動識別“臟亂差”等十多種后廚隱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戌時(19:00~21:00)吃過晚飯,53歲市民的陳建勛來到西河智慧體育公園,站上一個智能側擺器。隨著腰部的左右搖擺,他面前的電子面板也即刻“運動”起來,搖擺時間、次數和消耗熱量等數據一目了然。
亥時(21:00~23:00)為了迎接來福州的妹妹,市民李女士打開“云上聚春園”平臺,很快就預訂好了酒店和溫泉,吃、住、休閑“一站式”解決。
這是數字福州的“十二時辰”,也是榕城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讓科技之光普照市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科創走廊:“硬核”成果夯實數字大廈底座2023-04-27
- 八閩靈秀 因數而美——寫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2023-04-27
- 數字技術應用創新生態大會為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預熱2023-04-27
- 數字生態文明分論壇:規格提檔升級 展覽內容豐富多彩2023-04-27
- 潮起東南“數”創未來——寫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2023-04-27
-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日在福州開幕2023-04-27
- 一場雙向奔赴的數字之約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幕2023-04-26
- 1986→2023!福州“五一”打卡絕美體驗地!2023-04-26
- 快看!這是一條神奇的線2023-04-26
- “數”覽數字福建成績單2023-04-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科創走廊:“硬核”成果夯實數字大廈底座2023-04-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