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都創新實驗室超大功率透明熒光陶瓷LED照明產業化項目拿下上市公司國星光電與中科芯源的訂單,進入批量供貨和系統集成階段。
閩都創新實驗室熒光陶瓷光源技術主要應用于港口、機場、大型體育場館等。這項技術有多牛?在閩都創新實驗室產研合作方——中科芯源展廳的宣傳片上可窺一斑:日本、韓國、美國、馬爾代夫、西安、杭州……超大功率透明熒光陶瓷LED照明產品遠銷海內外,企業與眾多國內外照明大廠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科芯源光源封裝車間。(資料圖片)
早些年,全球LED產業均采用熒光粉膠作為封裝材料,核心專利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大功率密集化導致散熱困難、封裝失效等問題無法解決。閩都創新實驗室是如何拿下海內外訂單、實現彎道超車的?科研團隊領頭人洪茂椿院士研發出利用“熒光陶瓷LED”變革性替代傳統LED光源的封裝模式,推出全球首款千瓦級KCOB光源模組,從材料、封裝到光源全鏈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基于前期中科院弘光專項、福建省產業領軍團隊等項目技術積累,洪茂椿院士帶領周有福等高層次人才再次刷新大功率LED技術指標,提高熒光陶瓷的發光效率,研制出直徑100毫米的超大功率熒光陶瓷LED產品,不僅使用5萬小時基本無光衰,而且耐熱性強、穩定性高、面積小,綜合使用成本僅為傳統金鹵燈的50%。
“港口、體育館、機場等大空間場所有更高的照明要求,若使用傳統金鹵燈,約兩周就要更換或維修,浪費人力物力。”周有福說,項目團隊向馬尾港推介產品時,僅憑“超長待機”的優勢,就吸引客戶的目光,拿下訂單。
產品優勢多,背后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也更多。為了在保證陶瓷片透明度的前提下調配出讓人眼舒適的暖白光,科研團隊耗時近兩年,調制配方60多次,研發出最優配方;攻克大面積陶瓷片穩定性差的技術難點,采用更高性能真空燒結爐,把產品制作溫差控制在1攝氏度以內。
新技術占領制高點,新產品產銷兩旺。如今,中科芯源熒光陶瓷LED相關產品銷售額年均上億元,帶動上下游產值約10億元。
堅持“研發一代、轉化一代、儲備一代”,洪茂椿院士帶領團隊在綠光光源領域開拓藍海,解決顯示產業的“卡脖子”問題,研制出高質量綠光陶瓷薄片,以綠光陶瓷LED取代綠色激光光源,突破超薄厚度與超高光效兼容技術,發光性能居國際領先水平,一舉搶下國星光電等多家龍頭企業合作訂單。(記者 林榕昇)
責任編輯:趙睿
- 閩都創新實驗室迎來“科技紅娘”2022-09-05
- 閩都創新實驗室取得技術突破2022-07-11
- 閩都創新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理事會議召開2022-06-09
- 閩都創新實驗室一年突破十余項核心技術2020-12-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光電產業:做好“鏈”文章 激發“芯”活2023-02-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