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是指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與大眾消費升級出現的平臺化、去雇主化的就業模式。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網約送餐員、網約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為此,福州市從維護保障勞動者權益入手,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更舒心。
8月以來,福州市總工會開展“福來福見·福見如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行動,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為主要群體,向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征集“微心愿”,計劃聯合社會愛心力量幫助320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滿足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精神文化類用品需求。
林青是一名網約送餐員,她希望擁有一臺智能電飯煲,“中午休息時間很短,想和同事一起在公司簡單做個飯過渡一下”。福州市四星級志愿者、快遞員靳云則想要一臺絞肉機,“希望忙碌的工作之余能給家人孩子包頓餃子,做幾籠包子”。網約車司機蘭福仁說,他從事網約車行業8年了,導致腰部和肩頸患上職業病,希望獲得一臺按摩儀,緩解身體不適。
“微心愿的征集,不僅僅是滿足320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需求,更能從他們的需求中找到共同點,以便今后更好地為他們服務。”福州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黃楓說。另外,自今年5月19日福州市網絡貨運司機集中入會專項行動啟動以來,全市已通過市網絡貨運聯合工會、相關網絡貨運平臺企業為5000多名網絡貨運司機陸續發放入會禮包“工會福袋”。除了長途貨運中的一些必備物品,福袋里還準備了精美汽車掛件,讓工會的溫馨祝福一路陪伴貨運司機。
“沒想到我們也在黨校上課了!這樣的培訓方式很特別,今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快遞員雷建軍捧著結業證書興奮地說道。在福州市臺江區總工會與臺江區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區行政學校聯合舉辦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培訓班暨第一期職業素養理論培訓班上,3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獲得了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雙重提升。這是全省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培訓班。
培訓班從單純的職業技能培訓向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等綜合性培訓轉變,將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工匠精神、法律意識、安全環保和健康衛生等內容納入培訓全過程,全面提高職工素質、技能。
除了短期培訓班,福州各級工會組織還鼓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福州市職工“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黃晨曦是福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的一名快遞員,在今年“求學圓夢”春季招生活動中報名,成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專科班的一員。“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彌補當年求學的遺憾,也希望學到更多知識回報社會。”他說。
“你從事網約送餐員多久了,每月收入大概多少”“工作時都怎么解決吃飯、休息問題”“希望工會能幫助你們解決什么問題”……7月至8月,連江、倉山等地工會配合全總蹲點組開展網約送餐員群體權益保障情況調研,與網約送餐員及配送站點的站長代表們座談交流,深入了解3家外賣企業在福州的管理模式及網約送餐員用工形式、考核獎懲機制、工資計價和支付方式、工作時長、保險繳交、參加培訓、平臺抽成、差評申訴機制等情況。調研結果將為今后網約送餐員權益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本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林瀅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