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鼓樓區的福山郊野公園成為很多福州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記者 段金柱 攝
適逢“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閩江兩岸,榕城大地,發展熱火朝天——
福耀科技大學(暫名)破土動工,創新驅動將有新引擎;位于福清江陰港城經濟區的中景石化120萬噸多元共聚聚丙烯項目沖刺投產,大項目引領穩住經濟大盤;三江口植物園加快籌建,助力福州打造海濱、山水城市……
上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簡稱“3820”戰略工程),對世紀之交的福州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3820”戰略工程設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制定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傳承弘揚思想精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攀上新高峰。
接續奮斗,成效顯現:福州地區生產總值2020年突破萬億元大關,2021年達11324.48億元,位居全省首位、全國省會城市第十。今年一季度,福州扎實開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在“五個一批”項目正向激勵綜合考評中位居全省第一。
建設“六個城”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夏日,走進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在碼頭建設工地,3^#~6^#泊位正火熱施工,母港一期生活配套區加快推進;交易中心成功掛牌出讓……
“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是全國第三個、全省唯一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也是推進‘海上福建’‘海上福州’建設,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的重點項目。”連江縣有關負責人介紹,基地從2020年至2028年分三期實施建設,力爭建成后年靠泊服務遠洋漁業及相關船舶600艘,實現遠洋生產量40萬噸、遠洋漁獲進關量100萬噸,助力福建遠洋漁業產量、產值新突破。
沿江向海,動力澎湃。近年來,福州市持續發力“海上福州”建設,推動海洋經濟全面轉型,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達2850億元,穩居全省首位。
以“海上福州”為代表,“3820”戰略工程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已經變成壯美現實。更高起點再出發,福州市提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重點建設濱海新城、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等六個城,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全面邁向國際化。
在東南大數據產業園,中國移動(福建福州)數據中心已部分建成,全部建成后可容納24萬臺服務器,為濱海新城夯實“數字基礎”;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啟動“雙航站樓、雙跑道”二期擴建項目,全力建設國際航空城;
位于福清江陰港城經濟區的中景石化120萬噸多元共聚聚丙烯項目沖刺投產,將打造全球最大單產聚丙烯基地,助力建設絲路海港城……
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是驅動力。福州在搭建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企業、聚集創新人才、厚植創新土壤上下足功夫。
5月14日,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在福州高新區破土動工。這里將瞄準制造業高端技術短板,培養產業工匠式領軍人才。放眼福州大學城,十余所高校源源不斷輸出創新動能,成為我省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產學研基地以及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
為提升城市創新能級,去年,福州啟動科創走廊建設,將打造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集聚地,實現科學城與老城區聯動發展;今年又啟動“閩都院士村”建設。當前,福州以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福州軟件園、旗山湖“三創園”、晉安湖“三創園”等主要產業園區為支撐,將形成“一城四區,十片多點”的科創走廊空間格局。
創新驅動,帶來碩果累累。不久前,福建博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基于深度學習及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人工智能自助服務平臺”項目通過驗收。這是福州市重大科技項目,將實現高效精準的電子票據服務,可有效提升“數字福州”智能化建設水平。
像博思一樣,福州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今年初,科技部公告了福建省2021年認定的第一、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名單,福州共有1163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1年福州高新技術企業凈增710家,凈增數居全省第一位。隨著近年福州R&D穩增計劃的深入實施,去年經費投入總量達225.5億元,總量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平臺數達30個,穩居全省前列。
打出“組合拳”精準服務穩住經濟大盤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當前,福州市在全力做好常態化、精準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入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打出政策“組合拳”,做好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等工作。
“為扎實做好‘兩穩一保一防’各項工作,我們積極主動作為,加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強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同時,狠抓政策落地,要求各級干部深入一線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高服務實效。”福州市領導說。
穩增長,就要靠前服務穩項目。近日,羅源福蓉源年產18萬噸消費電子鋁型材及精深加工項目建設迎來加速期。這一項目,從開始接觸到正式開工,還不到100天。
這背后,是羅源縣的專班服務。“項目涉及土地環節手續多、節點多,我們研究制定土地預審機制,與多部門配合,在土地掛牌階段就提前介入,現在可做到‘交地即開工,拿地即拿證’。”羅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
據悉,該縣成立簽約項目掛鉤推動工作專班,結合“千名干部進千企”專項行動,派出干部到企業上門服務,并建立“代辦員”工作機制,打造全過程管理、全流程服務、全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蹤的服務鏈,今年第一季度累計協調解決項目問題數197條。
包括福蓉源所屬的冶金產業鏈在內,目前福州已梳理出16條重點產業鏈,創新推行“鏈長制”,由市領導擔任“鏈長”,龍頭企業擔任“鏈主”,著力強鏈延鏈補鏈。去年,136家龍頭企業對工業經濟貢獻率達72.5%,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出動能澎湃的“火車頭”。
穩市場主體,就要優化營商環境。近日,福州市為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減少疫情對旅游業市場主體的沖擊,發布促進旅游業復蘇九條措施等政策;各縣市區紛紛跟進,如長樂區出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
有好政策,還要高效對接讓市場主體滿意。日前,方舟行(廈門)科技有限公司需要辦理成品油零售經營電商試點申請手續。但受疫情影響,工作人員無法從廈門前來福州具體辦理。相關部門得知情況,立即著手對接代辦,僅用半天就辦好了有關手續。公司負責人陳世濤連連感慨:“這里的營商環境真不錯!”
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加快發展,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很關鍵。目前,福州已實施900多項改革舉措,同時以“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為抓手,在全國率先推行行政審批全流程電子證照、智能輔助審批等數字化應用,全市97.85%的審批事項實現在線申請、網上預審或在線審批。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紛至沓來。去年以來,福州市各大工業(產業)園區落地項目超500個,總投資超2500億元。
在“保就業”上,福州用好用足“好年華 聚福州”品牌,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人才對接會等,當好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紅娘”。去年下半年以來,福州市人社局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綜合+專場”等形式的招聘活動,已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提供10.5萬個就業崗位,幫助3.2萬人達成就業意向。同時,還提供求職免費住宿、免費代辦人才集體戶落戶、發放生活補貼等服務,助力“保就業”“穩就業”。
打造“有福之州”海濱山水城市更美好
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最終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福州牢記囑托,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努力把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
近日,在福州臺江區蒼霞社區的“蒼霞人家”生活館門外,墻壁上一排大字“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吸引不少人駐足留影。上世紀90年代,這里是一片低矮破舊的棚屋區。2000年之后,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的關心下,這里相繼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等改造項目。到2001年5月1日,社區3441戶近萬人的安置回遷房全部竣工。
歷經20多年,當年居民回遷的嶄新樓房,已變成老舊小區。去年9月,福州市、臺江區傳承好的理念做法,推動蒼霞社區新一輪改造,打造出由長者食堂、兒童夢想空間等組成的民生服務綜合體,改造項目獲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老城更新樣板項目第一名。
以蒼霞新城為代表,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全市改造城區連片舊屋區562個、整治老舊小區1587個,惠及群眾近70萬戶。到目前,累計建設公共租賃住房4.6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3萬套,讓市民的居住品質有了跨越式提升。
提升城市品質,還要下“繡花”功夫。近日,福州三江口植物園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這里將開展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和利用,挖掘本地植物科學領域名人故事,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城市植物園,打造成福州生態新名片。
為建設好海濱城市、山水城市,近年來,福州持續推進河湖水系治理,對城區139條內河展開綜合整治。通過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河長日”機制等,全市河湖水質達“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在此基礎上,今年4月,福州市又啟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同時,“兩江四岸”也迎來美麗升級,多條精品景觀帶旅游線路,串起長達140公里的江岸線。
城市面貌更美了,還要深入挖掘城市的“里子”——文化底蘊。近年,福州市保護修復了“三山兩塔”、上下杭、煙臺山等一批歷史風貌區,建成開放一批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傳統老街巷,修繕各類古建筑、歷史建筑1300多處,以尊崇之心,守住文化的“根”與“魂”。
尤其是2021年7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成功舉辦,開啟了福州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的新征程。“我們正持續放大‘后世遺’效應,加強古厝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擦亮福州古厝、溫泉之都等特色名片,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
今年1月,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烏山歷史風貌區二期開放;3月,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WMF)發布“2022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永泰莊寨“黃氏父子三莊寨”成為全國唯一入選的建筑文物;……
如今,福州這座有福之州,真正成為百姓的幸福之城:
這里“老有所養”:目前已建成133家長者食堂,今年還將新增70家,實現街道(鄉鎮)全覆蓋;
這里“幼有所學”: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9所、中小學226所;
這里“病有所醫”: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從4.15張提高到5.35張,持續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
這里“處處是公園”:目前,福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2平方米,近1500個大小公園星羅棋布,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記者 段金柱 吳旭濤 卞軍凱)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政協網絡議政云平臺新議題今日正式上線!2022-06-06
- 福州市召開全市防暴雨視頻會商會議2022-06-06
- 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福州產業化基地(一期)啟用2022-06-06
- “6·6放魚日”活動在福州舉辦 120萬尾魚苗游入閩江2022-06-06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圓滿完成2022年首屆世界龍舟聯賽福州站比賽保電工作2022-06-06
- 今年端午假期福州接待游客89.59萬人次 實現旅游收入5.73億元2022-06-06
- 福州:電力賦能百姓富、產業興、鄉村美2022-06-06
- 六六愛眼日 | 如何保護兒童眼健康,兩場直播多位專家在線支招2022-06-06
- 福州首場AR燈光秀驚艷亮相 虛實交融如同特效大片2022-06-06
- 2022年首屆世界龍舟聯賽首站比賽為何是福州?2022-06-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eBay發布“閩品出海計劃”,幫助福建優勢產業2022-06-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