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人文薈萃、底蘊深厚,相繼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敬老模范村”等榮譽。
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通訊員 鄭婷/文 記者 林雙偉/攝
閩安村,古稱閩安鎮。它前扼閩江、東臨大海,曾因軍事而興盛,也因良港而繁榮,以前被譽為“福建省第一門戶”。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海絲文化、船政文化、戍臺文化、軍事文化等一大批珍貴的文化財富。
千年古鎮故事多,但隨著老一輩相繼過世,村里了解閩安歷史的人越來越少。如何喚醒古鎮記憶?如今,一群閩安鄉親當起家鄉代言人,竭力守護和傳播閩安文化,讓千年古鎮在新時代重拾榮光。
千年古鎮故事多
村民樂當代言人
講述人閩安文史專家楊成和說:
“一段段閩安故事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即便歷經千百年也永不褪色。我將眾多史料編成‘數字閩安’,這里有3張名片、12大歷史文化、545位閩安戍臺衛疆將領、800多處文物古跡……”
“閩安取自‘安鎮閩疆’之意,是從入海口進入閩江的咽喉要地。在唐代至清代的千年歷史長河中,這里始終是軍事、商貿重鎮,同時也是大陸拱衛臺灣的軍事要地。亭江炮臺、閩安協臺衙門、戍守臺灣將士墓群等文物古跡,見證了閩安當時作為重鎮的歷史地位;迥龍橋和邢港古航道,訴說著福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
74歲的楊成和,被譽為“扛起閩安歷史文化的老人”。20多年間,他走遍閩安,翻山越嶺尋找文物古跡。20世紀90年代,他在閩安虎頭山找到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之后,這個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還將對閩安的熟稔和熱愛寫成書,把這些內容講給游客聽,已義務講解2000多場。
涵養鄉風文明
擦亮文化名片
在楊成和的帶動下,越來越多閩安鄉親行動起來,樂當閩安文化守護者和傳播者,講述閩安故事,弘揚“閩安精神”。
去年,閩安古鎮文化保護文博志愿服務隊成立,由10名閩安村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組成。
64歲的志愿者池秋榮熟悉閩安歷史,當起志愿講解員,他將枯燥的歷史與鮮活的民間傳說故事相結合,用豐富有趣的講解喚醒人們的鄉愁。今年5月,他登上了“福州好人榜”。
青年志愿者接過“老閩安”的接力棒,不定期在村里開展文化宣傳、文明旅游宣傳、旅游咨詢服務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近年來,閩安村還堅持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涵養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展現鄉村文明新氣象,助力打響古鎮文化名片。
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跡,閩安村建設了集合志愿服務、閱讀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的文明實踐活動新平臺——閩安驛站和邢港書屋,傳承鄉賢文化,打造馬尾鄉風文明的“閩安樣本”。
“我們是僑村,十分注重弘揚孝道文化。”閩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洪小祺說,村里在每年的拗九節和重陽節都會舉辦大型活動,為村里老人帶去歡樂和祝福。特別是重陽節的“千叟宴”,至疫情前已辦了19年,老人無論隨子女搬到何方,每年重陽節,都會回到閩安村團聚。
責任編輯:趙睿
- 馬尾城管拆除一處違建2021-12-28
- 馬尾(瑯岐)產業創新聯盟成立2021-12-28
- 馬尾集中開工7個項目 打造發展新引擎2021-12-24
- “百年船政·青春馬尾”青年挑戰賽舉行2021-12-24
- 馬江昭忠祠:憶碧血千秋 傳船政精神2021-12-23
- 馬尾拆除一處違建 堅決遏制新增“兩違”2021-12-23
- 馬尾加快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鎮街都有照料中心2021-12-22
- 馬尾:走出校園上思政課 學子發揮專長扮靚社區2021-12-22
- 打響“兩個品牌” 馬尾明年這樣建設創新引領區2021-12-21
- 馬尾如何建設創新引領區?政協委員踴躍獻策2021-12-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沖鋒號2021-12-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