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福建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評價結果出爐,連江縣上榜綜合排名前十的縣(市、區)。連江何以在強手如林的評選中脫穎而出?
風從海上來。27日、28日,連江縣委宣傳部聯合縣文聯,組織省市縣作家、攝影家團隊,深入筱埕、安凱、黃岐、苔菉等沿海鄉鎮開展“海上福州看連江”采風活動,通過筆頭和鏡頭,一窺連江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的生動實踐。
活動結束后,連江縣將集結出版相關文學集和攝影畫冊。
一條海帶的“南征北戰”
走進筱埕鎮連江海帶科技小院,一條長近6米、寬1米的巨型海帶引得眾人駐足,這一抹來自水底的綠色,讓采風團成員忍不住扛起“長槍短炮”爭相記錄下驚艷一刻。
這一襲超大號“綠裙”,是連江自主培育的“黃官2號”。
1997年培育“連雜1號”開始,海帶科技小院負責人——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哲龍的“海帶帝國”便頻頻發力,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黃官”系列海帶,更是“反哺”當年的買種地大連。
“為何能實現華麗逆襲?”采風團成員很是好奇。據介紹,這與連江縣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堅持“科技強庫”戰略,持續增強農業產業造“芯”能力有關。
科技小院所在的官塢良種育苗基地以種業創新為重點,著力科技賦能,提升良種生產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如今,基地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海帶無公害良種育苗基地,可供養殖面積達20萬畝,產量占全國總量的40%。海帶苗的銷售覆蓋福建沿海,還銷往山東、遼寧、浙江等國內9個省份以及海外的日本、韓國等國家。
科技加持,海帶產業鏈也在不斷拉長。“實現了從農產品到商品再到精品的躍升,成為不少游客來連江旅游時選擇的伴手禮。”林哲龍自豪地說。
科技小院的見聞,讓采風團在感慨鄉村振興的同時,不禁為全國科技興海的先鋒村點贊。
【采風團點評】官塢不愧是中國海帶第一村!在這里,智慧給海帶增加長度,科技給海帶增加密度。
【名家聲音】中國作協會員林思翔: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良港灣眾多,這里水產養殖、遠洋漁業、臨港工業等海洋產業齊頭并進,活力迸發,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連江人民勤勞質樸,勇于開拓創新,令人印象深刻。經略海洋,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連江大有可為!
一片海的煥然新生
近處,新投放的生態塑膠浮球整齊列隊,迎風起舞,蔚為壯觀;遠處,現代化海洋牧場拔“海”而起,大魚暢游其間,海鳥掠水而過……在黃岐半島,采風團捕捉著一個個精彩鏡頭,領略著耕海牧漁的獨特魅力,充分感受海洋牧場的健康發展。
作為全國海洋大縣,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連江的答案是:留住碧海銀灘,才有金山銀山。
連江在生態上“做加法”,大力推廣生態養殖:在黃岐鎮大建村,用環保型塑膠浮球逐步代替白色泡沫浮球,減少海漂垃圾;世界首個深海綠色自動旋轉海魚養殖平臺“振漁1號”投用,“百臺萬噸”深遠海生態養殖平臺開工建設,連江企業自主研發的“定海灣1號”“定海灣2號”順利入海。
連江也在生態上“做減法”,全年投入千萬元開展海漂垃圾整治工作,對沿海鄉鎮進行督查考評,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鮑魚養殖是同心村的主打產業,國家級鮑魚健康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就落戶這里。”安凱鄉同心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林連忠自豪地向采風團介紹。如今,廢棄的養殖場已經改造成鮑魚文化廣場,依托沙灘、巖石奇觀等資源建設觀海平臺、沿海慢步道、夜景燈光,別具風格的漁村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村民的腰包也日漸鼓起來。
“在連江,藍色海洋已然成了藍色聚寶盆!”行走在黃岐半島,聽著振奮人心的興海故事,采風團不由感嘆道。
【采風團點評】“短炮長槍挺進半島;名家新秀集結雙灣。”連江的鄉村振興漸入佳境,黃岐半島未來可期。
【名家聲音】福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楊建峰:連江海岸線綿長,濱海資源豐富,海產品眾多,不愧是全國第二、全省第一水產大縣。
這里山海相依、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古跡繁多,是攝影家的絕佳創作基地,希望更多攝影愛好者到連江采風創作,用鏡頭記錄大美連江、講好連江故事,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了解、親近這片桃源勝景。
相關鏈接
打好海洋三產融合牌 走好鄉村振興路
海洋是連江縣最鮮明的特征、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
今年10月,《連江縣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出臺,明確堅持海洋一二三產同步發力,加快向海洋強縣邁進。
《方案》提出,建設海洋牧場,打造海洋糧倉,做大海洋一產。實施“良種工程”做優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百臺萬噸”深遠海養殖工程、黃灣嶼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等建設,引進遠洋漁業企業,推動遠洋漁船規模和捕撈產量持續提升,助力實現漁業第一大縣目標。
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領域,做深海洋二產。打造“產、城、旅”融合發展的遠洋漁業基地和對外漁業門戶,加快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推動水產加工集聚集群發展,加快發展臨港工業,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
立足海洋資源,加快融合發展,做活海洋三產。打造黃岐半島“最美黃金海岸線”,把黃岐半島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態帶、風光帶、產業帶。充分發揮黃岐對臺口岸優勢,全力推進環馬祖澳旅游區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對臺風情旅游目的地。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見習記者 嚴鑫 通訊員 葉建隆
責任編輯:趙睿
- “賞非遺之韻 享溫泉之悅”連江縣文旅融合非遺文化進溫泉景區系列活動正式啟動2021-11-28
- 泡溫泉聽音樂放松身心 連江溫泉音樂節舉行2021-11-26
- 親人在海上事故中去世 連江苔菉40名未成年人受觀護2021-11-23
- 連江:黨史教育進鄉村 為發展添動力2021-11-23
- 連江開展基層執法隊伍整訓2021-11-19
- 連江安凱安海聯合所開展流動人口宣傳2021-11-19
- “魁龍少年”:講連江故事 樹文明新風2021-11-18
- 連江稅務:加強稅企溝通 增進便民辦稅2021-11-18
- 連江縣科協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活動2021-11-18
- 連江“橘”勢大好 永泰“蔗”里豐收2021-11-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引爆市民選購熱情“一縣一周·特產惠農”寧德2021-1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