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1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通訊員 王曉霞)志愿服務遍地開花,共譜文明樂章;文明交通齊參與,引領文明新風尚;老舊小區展新顏,共享文明成果……今年初以來,馬尾區不斷發力,把文明創建各項工作做細做深做實,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融入城市發展的細枝末節,打造“面子”更靚、“里子”更美的宜居宜業現代化新馬尾。
志愿服務
傳遞“馬尾溫度”
每到晚高峰時段,住在東方名城尚郡小區的任女士總是準點來到魁岐小學門口,身穿紅馬甲,手舉紅旗幟,友善地提醒來往車輛文明安全行駛。和她一起“站崗”的,還有來自華潤紫云府、雙協佳園小區的兩名志愿者,他們不約而同地參與到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中來。
像他們一樣的“紅馬甲”,活躍在馬尾區各個領域。據悉,“志愿福州”微信小程序的馬尾區注冊志愿者有33830名。今年,結合“我們的節日·七夕”、疫情防控、暑期等,馬尾區開展助力疫苗接種、垃圾分類、夏日送清涼、移風易俗、鄰里互助、平安宣傳、反對浪費、文明交通勸導等各類志愿服務100余場,參與志愿者達1100多人次。
不僅如此,“紅馬甲”們還將“馬尾溫度”精準傳遞給所需群體。今年夏天,馬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設立20個愛心茶攤。環衛工人、戶外工作人員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員,都可以到愛心茶攤臨時休息并享受免費茶水、飯食加熱、手機充電等服務。
榜樣引領
新風尚入人心
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多年來,村民池秋榮自愿當起閩安文化傳播者。他走訪了多名當地老人獲得寶貴線索,再細致梳理、考證,整理出了許多歷史故事,分享給游客們。今年5月,他登上了“福州好人榜”。
抓精神文明建設,核心是培育人的文明素養。馬尾區持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今年初以來,馬尾區委文明辦牽頭強化輿論宣傳,依托各鎮街、村居(社區)善行義舉榜、先進典型宣講會、道德講堂等持續開展“家家亮家風,戶戶承家訓”等活動,推廣優秀典型,弘揚道德新風。
馬尾區各鎮街因地制宜,豐富文明戶創評內涵,如亭江鎮長柄村、白眉村、笏山村等地有機融合鄉村文化宣傳、黨史村史教育、家風家訓弘揚、人居環境改善等內容,用評星創星來引導群眾,讓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新風尚“吹”入人心。
馬尾區還不斷創新文明宣傳、實踐活動,讓文明種子深入人心。今年6月,馬尾區委文明辦聯合馬尾區交警大隊制作警務欄目《黃警官說交通》,通過微信和“公眾號專欄”進行宣傳,以情景再現、以案說法等生動、有趣的形式,倡導文明出行,取得良好成效。
城市宜居
幸福指數攀升
近日,家住閩漁新村的林先生目睹了小區門前的濟安路臨時市場易地搬遷帶來的變化,打從心里高興。
“以前,道路兩側搭了很多簡易棚子,賣菜的、賣肉的、賣海鮮的都集中在這里,道路衛生情況十分糟糕,車輛通行也受到影響。現在市場搬走了,道路寬敞起來,我們出行方便多了。”林先生說。
創城依靠人民,最終為了人民。馬尾區著力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質,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針對部分區域群眾買菜不便和占道擺攤問題,今年初以來,馬尾區大力整治路邊攤亂象,勸離流動攤販,解決占道經營帶來的擾民、臟亂差等問題。同時,新建青洲便民市場、魁岐大橋市場、名城集鮮市場等多個中小型集貿市場,豐富“15分鐘生活圈”。
創造城市宜居環境,不僅要提升城市顏值,還要提升群眾的生活舒適感。今年5月,馬尾區啟動了老城區“多位一體”綜合提升工程,對中鋼宿舍、福光綜合樓、福星新村等1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馬尾區還對城區主次干道路面、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等進行全面修繕提升。
責任編輯:趙睿
- 吳奴根:檢察戰線上的“多面手”2021-09-10
- 福州市總工會召開文明創建工作推進會2021-09-09
- 福州馬尾兩公園招募“市民園長”2021-09-09
- 馬尾一戶一檔推進垃圾分類 可實現有效激勵精準溯源2021-09-08
- 攻堅!馬尾亮出13項行動清單2021-09-07
- 馬尾在全省開展首個專利與標準融合機制創新試點2021-09-05
- “三對一”幫扶再續山海情 32名寧夏籍務工人員抵達馬尾2021-09-03
- 馬尾設立4個黨史學習教育教學點2021-09-03
- 馬尾:垃圾分類助力食安創城2021-09-02
- 全省首個專利與標準融合試點在馬尾開展2021-08-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53個問題停車場全部整改到位2021-09-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