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樂猴嶼鄉,張村是一個讓人艷羨的“學霸村”。小村子里相繼出過51位常青藤名校人才,其中18人畢業于哈佛大學,“三子三哈佛”“五子登科”……已成為村子里家喻戶曉的故事。
一個兩山之間的小村莊為何能出如此之多的學霸?近日記者探訪了猴嶼鄉“學霸村”——張村。
從“三把刀”到“三個師”
走進張村的學霸街,記者發現這條不足兩米的街巷兩旁有的不是店鋪,而是一個個裝滿“學霸故事”的老房子。其中“三子三哈佛”的故事一直為村民津津樂道。在猴嶼鄉張村的美國第二代移民中,張日森家族可謂出類拔萃。其子張見鑾先生一直重視教育,三個兒子張天志、張天達、張天杰,連續三年逐一被哈佛大學錄取,并在各自領域成就卓越。
“兩個兒媳也畢業于哈佛,另一個兒媳畢業于常青藤名校,十足的學霸之家。”張村村主任張臣志說。
然而張村學霸云集背后卻是一段淚水與汗水交融的近現代華僑史。據村中老人介紹,早年闖蕩海外的老華僑一無資本,二無文化,只能靠著“三把刀”——菜刀、剃頭刀、泥瓦刀謀生,在餐飲、理發、建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扎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吃過沒文化虧的張村老華僑們絕對不允許后代走同樣的老路。”作為張村華僑中近年來回國發展的一位,畫家、設計師張立君肯定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十幾歲的她隨父母來到美國,一家人先是在中餐館打工,后來慢慢開起餐館,“起早摸黑只為了一日三餐以及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對教育的重視是老一輩華僑最最鮮明的特征”。
張立君口中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個海外華僑的故事。“如今,老華僑的‘三把刀’已然變成新華僑的‘三個師’——律師、醫師、工程師。”張立君說。
變的不僅是職業,更有選擇。當下,不少像張立君一樣的新華僑看到祖國的紅火發展后,開始選擇走一條與父輩們不同的道路——回國發展,造福故鄉。學習室內設計和色彩研究的她相繼參與了張村美麗鄉村第一輪改造提升、戚繼光公園景觀提升、禮堂改造等多個鄉村景觀提升項目設計。
勵志故事激勵長樂學子
在張村的學子故事展示牌下,70個簽名有的字跡娟秀,有的筆鋒飛揚,每一個簽名背后都飽含一份求學路上的希望。這些簽名均來自長樂區第一中學的師生們。
今年以來,長樂區第一中學與猴嶼鄉黨委、鄉政府共同舉辦“不忘初心 通登金榜”黨日活動。活動的第二天就是高考,這群第一次知曉張村的學霸故事的高一學生們,忍不住提議要簽名留戀。舊筆換新筆活動、聆聽華僑故事、攀登洞天巖……活動當天,好不熱鬧。
“第一次知道長樂有這樣一個地方,感覺好神奇,也很受鼓勵。”長樂第一中學學生林濤說道。如今,和學校牽手共同舉辦游學活動已成為張村探索農村研學發展的重要嘗試,“未來,我們每年都將會不定期地舉辦類似活動。”張臣志說。
深度挖掘張村學霸故事背后的文化基因,打通內部文化血脈,成為近年來張村的文化振興的新方向。借助猴嶼鄉成立的華僑房屋保護和開發中心,積極對接村內的華僑房屋主人,力圖通過華僑古厝,講述華僑故事。積極推進“雙子館”建設,即學子館和游子館,“雙子館”展示張村學子求學之路上的奮發拼搏,也紀念張村游子對祖國故土的牽掛與貢獻,張臣志介紹。
還有一個月,“十一”小長假就要到來。將張村禮堂打造成僑鄉電影港,成為張村即將呈現給游客們的一份新驚喜,張臣志說:“如今,村莊最需要的就是人氣,為此,各種方法我們都愿意嘗試。用老式電影機播放和華僑有關的老電影,讓游客體會老一代華僑的艱辛創業歷史和一路上的不懈追求,讓更多人認識這里。”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沐方婷 記者 余少林
責任編輯:趙睿
- 長樂推出“警醫郵”服務 “一站式”辦理駕駛證補換領2021-09-01
- 長樂加快農村路網提檔升級 實施農村公路示范路提升工程201公里2021-08-31
- 長樂湖南鎮拆除新增違建 制止搶建苗頭2021-08-31
- 長樂六中新校區揭牌 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2021-08-31
- 長樂六平山體育公園改造進展順利 部分節點工程步入尾聲2021-08-27
- 老人摔倒多方接力救助 長樂上演暖心一幕2021-08-27
- 長樂加快征遷加強服務推進項目建設2021-08-26
- 汾陽溪將改造成長樂百姓的“后花園”2021-08-26
- 二季度“五個一批”綜合考評 長樂排名全省縣區第三2021-08-26
- 長樂區金峰鎮拆除一處新增違建2021-08-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梁瑋:做消化道早癌的排雷手2021-09-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