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醫師節,記者帶你了解不久前剛獲得“福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孟超肝膽醫院副院長曾永毅。
肝臟手術微創化
他是我省第一人
曾永毅師從著名肝膽外科專家董家鴻院士,從醫已有20多年。他總是提前一個小時上班,做完行政工作又開始會診疑難病例、做手術,下午要處理醫院大小事務,夜里則帶著學生搞科研、寫論文。
2009年,全腹腔鏡下肝切除術在國內起步。得知該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能減輕患者痛苦,曾永毅便到處“拜師”學藝。
國內技術沒成型,他就千方百計要來日韓的手術視頻學習。“我們要掌握關鍵技術,不能被別人卡脖子。”曾永毅利用業余時間反復觀看手術視頻,仔細推敲琢磨,終于熟練掌握了該技術,成為國內的先行者之一。
他毫無保留地將手術經驗技術傳授給其他醫生,率先在我省建立成熟完善的全腹腔鏡下肝切除技術,并向省內外64家醫院推廣。截至目前,他已完成該類手術2000余例,位居全省第一。
江西贛州一名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腫瘤位置長得很危險,當地醫生不敢開刀,患者家屬打算來福州找曾永毅。曾永毅不愿讓患者受顛簸之苦,自己趕到贛州做手術。這也是贛州首例熒光染色引導的全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手術。
研發納米探針
找腫瘤更精準
兩名相似的肝癌患者同一天手術,一個術后活了十多年,一個半年就復發。這讓曾永毅陷入了沉思:如果術前能發現更小的癌灶并精準切除,另一個人是否也能延長壽命?
2015年,曾永毅在國內率先開展并優化術中吲哚菁綠熒光成像引導的腹腔鏡下肝切除技術,用熒光導航精準定位肝腫瘤,顯著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與徹底性。
針對熒光手術導航探針存在的背景信號強、靈敏度低等問題,他和團隊研發了納米探針、分子影像探針,部分實現了臨床轉化,讓手術更加精準。
近5年來,曾永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科技廳引導性項目等多個課題資助,成果在業內重要刊物發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獲得2020年福建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8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文 石美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章麗燕:寶寶沖我笑 再辛苦也值2021-08-02
- 福州10人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06-30
- 福建啟動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2021-05-10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2019-05-29
- 快來推薦!福建將遴選10位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2019-05-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拉網式”排查 守護農村建房安全2021-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