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8月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1歲多的幼兒突然聲音嘶啞,家人帶著他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好在前不久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兒童醫院,醫生找出了病因——一根1.2厘米長的雞骨頭卡在幼兒聲門處。
林林(化名)是1歲10個月大的男寶寶。入院5天前,他在吃稀飯時出現嗆咳,之后聲音一直嘶啞。家人帶他到過多家醫院,做過肺部CT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便按呼吸道感染給予抗炎霧化治療。可3天過去,林林的癥狀不僅沒有好轉,甚至還出現了發熱、驚厥,于是急診入住福州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
接診醫師認真查體,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給予抗驚厥、抗感染、霧化等治療后,林林體溫降至正常。但奇怪的是,林林的聲音嘶啞仍然明顯,發聲費力。想到林林之前有過嗆咳史,醫生考慮會不會是異物導致的呢?可是反復詢問病史,家屬均強調無喂食特殊食物,僅是稀飯,且胸部CT檢查也未提示有異物。
為了進一步明確病因,主管醫師請來呼吸一區醫師會診。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直覺,呼吸一區副主任醫師劉婷判斷,有可能是異物卡在聲門引起的聲音嘶啞,于是立即為林林安排了支氣管鏡及異物探查術。
果不其然,在支氣管鏡下,醫生發現了一個異物卡在聲門部位,而且異物邊緣銳利,取出風險較大。好在,在給予患兒鎮靜并在局部提前噴灑止血和預防聲門水腫的藥物后,醫生通過異物鉗將異物完整取出,整個過程僅用了3分鐘。取出的異物為一根長1.2厘米的骨頭。此時,家長才意識到,這可能是雞湯里的骨頭碎片。
林娟提醒家長,寶寶在吃帶皮或顆粒狀的食物時,比如花生米、杏仁、胡蘿卜丁、小排骨片等,一定要謹慎;寶寶口中含有食物時,要避免大笑、講話、行走、跑步等。如果吃后有嗆咳、面色發紺、反復咳嗽、聲音嘶啞等情況,一定要注意是否為異物吸入,并及時到醫院檢查。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十屆“銳智杯”福建省大學生智能設計大賽昨2021-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