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7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劉小燕)近日,家住永泰的黃奶奶右眼眼角突然冒出個“小肉球”,幾天后“肉球”越來越大,眼睛也疼痛難忍,遂到東南眼科醫院檢查。醫生用顯微鏡一查,這個“小肉球”竟是個活物——一只埋頭吸血的蜱蟲。
“一開始不痛不癢,以為過幾天就會消掉,沒想到‘肉球’越來越大,眼睛也開始疼痛甚至出血了,才知道沒想的那么簡單。”黃奶奶說。
“蜱蟲叮咬人時會將頭部扎入皮膚吸血。到醫院時,黃奶奶眼角的這只蜱蟲依然緊緊咬住皮肉,全身脹大呈灰白色,說明吸飽了血。”東南眼科醫院淚器病科林鑫醫生介紹,蜱蟲是一類體表寄生的吸血節肢動物。蜱蟲在沒有吸血時,通常只有綠豆大小,一旦吸飽了血,可與黃豆甚至指甲蓋一樣大。
據了解,蜱蟲雖小,危害不小。它可在鳥類和野生哺乳動物之間頻繁更換宿主,引發病原體在動物之間、動物和人之間相互傳播。被蜱叮咬后,一些人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但也有無癥狀者。蜱蟲能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無形體病、巴貝斯蟲病、萊姆病、野兔熱等多種傳染病。
林鑫醫生推測,黃奶奶可能是在樹下乘涼時被蜱蟲叮咬了。醫生先用碘伏為黃奶奶的傷口消毒,遇到碘伏的蜱蟲有些許松動,但始終不松口,加上黃奶奶十分緊張只得作罷。最后,醫生在顯微鏡下切除了蜱蟲咬死的小塊皮膚,順利將蟲子取下。
林鑫醫生提醒,蜱蟲常躲在草叢、田野中,夏、秋兩季多見。人們下地勞作或經過草坪,蜱蟲可能附著在人的皮膚、衣物、鞋帽上被帶回家。因此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穿長衣長褲,減少肌膚暴露在外;在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如含有避蚊胺的驅避劑或花露水;進入草叢,務必把褲腿塞進襪子,不要隨意在草地上躺臥;野外活動結束后,應檢查衣物表面是否有蜱叮入或附著。蜱的宿主動物多樣,狗也是蜱喜愛的宿主動物,建議人們從野外返回時,應檢查寵物是否染蜱。
“若發現被蜱蟲叮咬,不要強行拔除。若處理不當,也會使毒液加速擴散。”醫生表示,一旦發現有蜱蟲叮咬皮膚,不可強行拔除或捏死,免得蜱蟲口器殘留在人體內造成感染。建議用酒精或者煙頭刺激叮咬的蜱蟲,使其退出皮膚。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倉山區職工子女暑托班開班2021-07-23
- 福州專項整治經營性停車場 已摸排614個停車場2021-07-23
- 鼓樓慶城社區聯手福州十九中打造古巷文化墻2021-07-23
- 福州倉山鎮為3000名司機提供“專場”疫苗接種2021-07-23
- 福州臺江:中醫護理服務進社區2021-07-23
- 福州長樂:校地攜手助力鄉村振興2021-07-23
- “臺青第一云家園”再添新成員2021-07-23
- 今年二季度福州規下服務業企業經營穩中向好2021-07-23
- 福州集中培訓第九套廣播體操教員2021-07-23
- 解讀《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山海同城 開辟融合新圖景2021-07-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世遺大會嘉賓點贊上下杭古厝活化利用2021-07-2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