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城,攜手共進,新的變化正在醞釀發生。日前,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經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的《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文。記者了解到,秉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福州都市圈將深化“山海協作”,加快建設具有全國示范性、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如何定義,前景如何?今日,記者為您詳細解讀。
【新聞聚焦】
福州都市圈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和建陽區、建甌市部分地區,及平潭綜合實驗區,陸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總人口約13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5萬億元,分別占全省的21.5%、33.5%和34.5%。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復函,《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要以推動福州與周邊城市協調聯動、提升都市圈整體發展水平為方向,以基礎設施、產業與創新、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協同為重點,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園,有力支撐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推進福州都市圈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的發展理念和創新實踐,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2019年來,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福建省發改委具體指導下,福州市牽頭莆田、南平、寧德、平潭三市一區編制《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豐富完善了“核圈同城、山海協作、城鄉融合、以圈帶群、共同發展”的城市—區域協作“福建方案”,促進中心城市競爭力提升、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推動粵閩浙沿海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未來可期】
未來,福州都市圈如何深化合作,為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撐?記者專門采訪了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
協作領域再拓展
從最初的經濟協作,逐步向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更加綜合性的協同發展領域拓展,福州都市圈協作領域一直在拓展。此次《規劃》相應從空間發展格局、綜合交通體系、基礎設施網絡、現代產業體系、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共建優質生活圈、對臺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體制機制創新九個方面搭建福州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總體框架。
山海發展空間格局再優化
福州都市圈位于山海之間,“港—城—鄉”融入自然,形成獨特的“山海城灣”格局和都市風貌。
尹稚表示,《規劃》突出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產業聚集和新型城鎮化趨勢,描繪了“一核三中心、兩帶三灣區”的都市圈發展空間格局。其中的“一核”指的是福州主城區-濱海新城、福清、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組成的都市圈主中心,打造福州主城區-濱海新城“雙動力源”的空間格局。
此外,《規劃》再一次體現了福州都市圈四市一區政府鞏固提升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優勢的決心和努力,在生態系統和生態空間保護、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協同治理、創新生態環境治理協同機制、環境影響評價、碳達峰碳中和方面都部署了大量的合作事項。
交通聯動再升級
《規劃》將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福州正協同周邊城市推進福州-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1線)、莆田-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2線)、寧德-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3線)建設,構建同城化、公交化通勤圈,滿足四市一區居民的跨城通勤需求。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福州進入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第二通道,周邊城市居民自駕游覽平潭“國際旅游島”的交通條件更加便利。長平高速建成通車后,從福州濱海新城駕車半小時可達平潭,福州城區1小時可以進島,由此將平潭納入福州1小時通勤圈。福平鐵路開通運營后,福州至平潭實現最快35分鐘可達。
在海港方面,依托福州港口管理局整合都市圈部分港口,引導福州港和湄洲灣兩大港區錯位發展,通過新建福州港口后方鐵路通道北段提升鐵路貨運能力來完善都市圈港口后方集疏運設施體系。構建山海聯動的大交通網絡,打通山海阻隔,實現海洋資源和山地綠色資源的銜接。
產業協同再創新
福州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產業規模從2018年的2800億元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46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了25%,占GDP比重從36%提升到超過45%,支撐福州都市圈高能級發展的新動能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規劃》也體現了福建省、福州都市圈依托“芯屏器核網”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塑造都市圈高能級競爭優勢的產業發展思路。
除了發揮數字經濟引擎作用之外,福州都市圈還將共建區域協調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化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集群協作配套。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共同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此外,充分發揮山海協同創新走廊和沿海協同創新走廊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等新興產業協同發展。
閩臺合作再深化
福州都市圈建設將做好做深“對臺合作”這篇大文章,積極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此次《規劃》用一個專章的篇幅謀劃福州都市圈對臺合作開放措施,涵蓋強化基礎設施聯通、深化產業開放合作、加強社會民生合作、共建文化交流中心、加強鄉村建設合作等五方面,其中不乏實施新一輪閩臺產業合作計劃,進一步放開對臺教育、醫療、文化、金融、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準入后準營”限制,擴大臺灣地區專業人才在都市圈行政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機構任職范圍,以及吸引臺灣地區專才報考相關事業單位崗位等舉措,進一步拓展兩岸民間層面的交流合作,支持臺胞臺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海絲交流再深入
福建被確立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這也是福州都市圈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開放標識和歷史文化資源。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作為東亞經濟合作的核心機制性平臺,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市場多有疊合,成員國內部將構建一個形成統一規則體系和營商環境大體一致的區域經濟集團,為福州都市圈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流合作、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規劃》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中提出,福州都市圈共同策劃承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促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向都市圈溢出,爭取國家出臺更多支持平潭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配套政策,推動平潭綜合實驗區和福州濱海新城“島城聯動”發展,以及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圈。
體制機制再創新
在福州都市圈的建設過程中,福建省政府和各地市政府都重視體制機制創新。
福州都市圈在交通、產業、生態方面也有諸多體制機制創新,例如組建福州港口管理局,整合福州、寧德、平潭的港口,對港灣資源統一規劃建設和錯位分工引導;福州、寧德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協作配套也取得了可喜進展;閩江等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也實踐出實實在在的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經驗,生態環境保護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取得顯著成效。
福州都市圈還將深入探索跨區域“柔性治理”模式。加快健全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推進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組建,支持以混合所有制組建都市圈協作開發集團,進一步健全合作園區共建共享的政策安排。在都市圈范圍內選取人口經濟聯系緊密、一體化合作意愿較強跨界地區率先建設都市圈一體化示范區。大力支持市場在協同發展機制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建立起一套基于市場契約的利益交換規則和網絡,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中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從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目標的達成。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馮雪珠
責任編輯:趙睿
- 在榕外國人為世遺大會打call2021-07-20
- 世遺大會嘉賓點贊福州: “好山好水好福氣”2021-07-20
- 福州脫胎漆器技藝保護等您來獻策2021-07-20
- 法治引領非遺保護的福州實踐2021-07-20
- 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福州持續推進非遺保護傳承2021-07-20
- 林寶金:加快建設科創走廊 打造國內一流科技創新集聚地2021-07-20
- 喜大普奔!福州小車選號牌有變化!司機注意啦!2021-07-20
- 僅用1個工作日,福州創造安置房辦證“加速度”2021-07-20
- 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獲“八閩楷模”稱號2021-07-20
- “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建設——邁向未來的中非合作”主題邊會在福州舉辦2021-07-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建設——邁向未來的中2021-07-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