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藏真蘊,崢嶸歲月鑄輝煌。記者15日來到福清市陽下街道陽下村,追憶革命先烈余長鉞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
潛心研究歷史
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己任
“現在文字初稿已定,正在審核階段,我們計劃在‘七一’之前完成《余長鉞烈士的革命一生》的出版工作。”陽下村退休村干部翁宜用正在伏案工作,退休后的他始終筆耕不輟,潛心研究福清革命史。今年初,他受陽下街道、陽下村兩委的委托,編寫《余長鉞烈士的革命一生》。
翁宜用介紹,余長鉞出生于華僑家庭,從小就向往革命,在福清、福州、上海等地讀書時,傳閱進步書刊,參加學生革命團體活動,先后加入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他不僅是福清第一任共青團書記,也是當時福清縣、福州市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重要領導人,參加領導了著名的南西亭武裝暴動。1937年2月16日,余長鉞在莆田梧塘洪渡村召開閩中特委會議,因被叛徒出賣而被捕,犧牲時還未滿19歲。
1984年,當地華僑捐資、福清縣老區辦撥款,在陽下村口建起余長鉞烈士紀念碑。1998年,因開發洪寬開發區,余長鉞烈士紀念碑遷至羊尾坪山頂,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每逢清明節,紀念碑前總是擺滿了干部群眾、余氏族親送來的鮮花。
講好革命故事
讓后人銘記“精神密碼”
在陽下村,余長鉞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獻身精神激勵著陽下人不斷向前。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我們重溫烈士革命故事,更加細致地還原了余長鉞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我們希望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先烈精神。”翁宜用說,采訪、參觀、史料征集歷經幾個月,以中共福清市委黨史、福清老區革命史、陽下老區革命史為依據,將余長鉞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以及他的革命事跡編撰成書,供讀者和后人以史為鏡,鑒往知來。
先烈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推動陽下村不斷發展的精神密碼。2015年,村內組織編寫了《陽下老區革命史》,記錄了余長鉞、陳嚇菊、陳和森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
“當時,福清由村一級收集整理資料、編撰老區革命史的只有陽下村,這本書填補了福清在這一方面的空白。”陽下村黨支部書記劉禮水說,不僅編寫《余長鉞烈士的革命一生》,陽下村還在修繕余長鉞故居,并收集相關史料、物件,未來供干部群眾參觀學習。
弘揚紅色精神
以昂揚斗志奔向新時代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陽下村和大部分農村一樣,面臨著溫飽問題。如今,在村兩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陽下村已經脫胎換骨。
眼下,村內樓房鱗次櫛比,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社會等多個領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陽下村正以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我們進一步整治了村內的人居環境,加強了垃圾分類、污水管理,實施雨污分流,并納入福清市管網建設;建起了新公廁,派出專人管理;將村內大禮堂改造成文化活動中心,著力打造‘溪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人居環境。”陽下村黨支部副書記陳金亮說。
陽下村的變化并非個例,革命老區村正以昂揚的精神和奮斗姿態向新時代奔去。據了解,福清市103個老區村,通過“同置業、壯村財”鄉村振興計劃,全面實現村財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同時,福清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并整理了現場參觀學習點25個、學習路線5條,增加特色黨史學習教育教材2本,不斷提升“軟件”“硬件”設施,優化互動體驗,豐富學習內涵,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實習生 嚴鑫 通訊員 黃金彪
責任編輯:趙睿
- 福清古村落國安宣傳教育館開館2021-04-16
- 福清一都羅漢里:插進敵人心臟的閩中“匕首”2021-04-14
- “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宣傳走進福清核電2021-04-14
- 福清南嶺鎮打造文旅康養小鎮 總投資約60億元2021-04-14
- 福清一都鎮:綠水青山享生態福利2021-04-12
- 黃培雙:煤老板返鄉當起新農人2021-04-12
- 一都枇杷再結碩果 產業強鎮譜寫新篇2021-04-09
- 福清發現隱元禪師所建報恩塔 這是又一重要黃檗文化遺跡2021-04-09
- 福清牛宅“牛”氣十足 打造高級版的鄉村振興樣板2021-04-09
- 福州(福清)枇杷文化節10日開幕2021-04-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月15日福州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2021-04-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