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吳旭濤)2020年12月31日上午,在福州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內,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開始接收城市生活垃圾。同時,紅廟嶺二期填埋場封場。這標志著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福州市率先邁入生活垃圾“零填埋”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提前謀劃應對“垃圾圍城”問題,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親自選址紅廟嶺建設垃圾處理場。福州市傳承接力,按照“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標準建設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經過20多年實踐,福州摸索出體系化建設的思路,有規劃、成體系、協同化建設產業園區。近3年來,園區相繼建設了垃圾焚燒發電三期,危廢、餐廚、廚余、大件處理等項目,總投資約42.6億元。此次投入運營的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是園區垃圾分類處置的收官項目。
“協同處置項目占地約99.96畝,采用PPP模式建設,設計垃圾處理規模1200噸/日。”福州市城管委負責人介紹,與其他垃圾焚燒項目相比,該項目不僅對標AAA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高標準建設,而且理念更先進,垃圾處置集成度更高,是新型的垃圾綜合焚燒處置系統。
這一項目,還給園區其他垃圾處理項目提供了“兜底”保障——除了能夠處理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外,還協同處置園區內其他項目產出的二級廢棄物,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餐廚與廚余的沼渣、大件和園林垃圾的破碎物等。有了它,入園廢棄物可真正實現100%無害化、資源化分類處置。
自此,紅廟嶺園區的垃圾焚燒設計入爐處理能力可達4200噸/日,滿足了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的需求,加之縣區處理能力5200噸/日,相比全市的垃圾產生量8900噸/日還有富余。
作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紅廟嶺還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比如,廚余垃圾產生的沼氣,每年最多可發電4000萬千瓦時;廢棄物每天可提取粗毛油約30噸,經過生物柴油系統可制成成品油約25.5噸。據介紹,園區每年可節約能耗約6.33萬噸標準煤,減排約6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新人”上崗,“舊人”也迎來了新生。從1995年建成到2020年12月底,紅廟嶺通過衛生填埋方式,共處理了福州市各類生活垃圾1400多萬噸。接下來,福州市將對當天封場的紅廟嶺二期填埋場實施覆土復綠和垃圾篩分治理,通過土地資源修復和再生利用,讓“垃圾山”變成“綠水青山”。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好消息!福州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準2021-01-01
- 新年福州天氣以晴冷開場 高海拔地區最低溫-5℃2021-01-01
- 福州2020年建成101片社區足球場地 超額完成年度目標2021-01-01
- 倉山:打造辦理涉黑惡案件訴訟監督模板2021-01-01
- 福州五城區電動車黃色號牌實行公開搖號2021-01-01
- 福州市非遺展示館1日開館 逛館攻略來啦2021-01-01
- 福州告別生活垃圾“填埋時代”2021-01-01
- 福州市15個市級夜色經濟體驗示范街區同步開街2020-12-31
- 福州市人大代表點贊鼓樓檢察院亮點工作2020-12-31
- 福州市人社局弘揚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改進服務提質增效2020-12-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攝影作品《心2021-0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