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2月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3日批準了《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該法規將由市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法規明確,福州市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制度,并就非遺項目活化利用、搶救保護、培養傳承人等作出規定。
福州市現有155項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含國家級15項、省級73項),非遺保護單位159個,非遺傳承保護基地6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部分非遺項目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傳統文化、民俗、技藝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危險,非遺保護經費和基礎設施尚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全社會參與非遺保護的共識也還需加強,因此對非遺保護進行立法十分迫切。
法規明確在福州市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均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具體包括:福州方言八音等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壽山石雕、軟木畫、茶亭十番音樂、閩劇、福州伬藝、福州評話等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六神經絡骨通藥制作工藝、林氏骨傷療法等傳統技藝、醫藥;畬族服飾、陳靖姑信俗、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等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詠春拳等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規指出,福州市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制度,要求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統一的代表性項目名錄信息共享平臺,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相關檔案以及數據應當向社會公開,供公眾查詢。
為了探索非遺項目活化利用,法規要求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推進“非遺進古厝”活態傳承,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表演、作品展示、特色文化體驗等,宣傳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和弘揚古厝文化內涵,植入文化產業,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或在公共文化機構內設立專門展室。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以曇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福州古厝等閩都地域特色文化為重點內容,結合陳靖姑信俗、拗九節等民俗、節慶,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展演、體驗等活動。
針對福州市一些非遺項目在傳承過程中面臨難以生存、后繼無人等共性問題,法規要求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特點以及存續狀況,對代表性項目實行分類保護。其中,對瀕臨消失的、活態傳承較為困難的代表性項目,應當制定搶救保護方案,優先安排搶救性保護所需經費以及技藝展示場所,安排或者招募人員學藝,及時收集相關資料和實物,建立檔案,實施搶救性保護;對受眾較為廣泛、活態傳承基礎較好的代表性項目,通過認定代表性傳承人、培養后繼人才、提供必要場所、培育或者扶持傳承基地等方式,實行傳承性保護。市、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人才,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發代表性項目校本教材,對高校和中職學校開設相關專業給予助獎等保障。
責任編輯:趙睿
- 優秀名單公示!福州市教育局最新發布!2020-12-04
- 福州首個省市區“政協委員聯系點”在象園街道揭牌2020-12-04
- 溫泉終于開通了!福州晉安東南花園小區構建多元共治模式實現蝶變2020-12-04
- 福州:勞模宣講進車間 全會宣傳到基層2020-12-04
- 福州高新區推進44項園區標準化項目 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2020-12-04
- 福州洪塘大橋春節前開通雙向4車道2020-12-04
- 福州持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健全志愿服務體系2020-12-04
- 福州: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2020-12-04
- 如何安全選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福州疾控專家支招2020-12-04
- 福州今明氣溫較低 閩北或現霜凍2020-12-0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溫泉終于開通了!福州晉安東南花園小區構建多2020-12-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